下篇:海神与祭祀仪式 对于海神的信仰与崇拜,贯穿于山东沿海渔民生产、生活的整个过程当中,因此,山东沿海渔民十分重视有关海神的祭祀活动,并且形成了固定的祭祀仪式。 山东沿海渔民有关海神的祭祀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春季祭海,二是各种庙会和节日中的祭祀,三是渔业生产中的祭祀。 1、 春季祭海 渔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每当春季来临的时候,新的一个生产年度就要开始了,这时所举行的祭祀仪式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一次。对于沿海渔民来讲,他们对于春季祭海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春节。 山东沿海渔民有"谷雨百鱼上岸"的说法,因此,春季祭海的时间一般都在谷雨前后。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鱼汛时间的早晚各地也不一样,山东东部沿海渔民的春季祭海,自南向北,有一个祭海时间逐步推延的过程。像山东南部的日照一带,春季祭海的"上杠"仪式(也称"敬龙王")每年的正月初五就举行;即墨沿海的春季祭海,一般在春分到清明之间;偏北部的荣成一带,恰恰是在谷雨前后。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村庄里,由于捕捞作业方式的不同,春季祭海的时间也有差异。如即墨田横镇周戈庄,凡是挂网的渔户,由于主要是在近海作业,有的在春节前腊月里就下海捕捞,所以祭海的时间就比较早;凡是放流网的渔户,由于是到深海作业,出海的时间较晚,所以祭海的时间也晚,一般要到春分、清明前后。同是田横镇,山南村的渔户全部是近海作业,村子里祭海的时间就定在腊月十五。像山南村这样全村把祭海的日期定在同一天的情况,过去并不多见。过去的祭海主要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来举行,或者是以渔行为单位举行,祭海日期的选择要请人查皇历,确定黄道吉日。 下面是山东沿海不同地区的祭海仪式。 (1) 日照的"上杠"仪式。 上杠,也称"敬龙王",每年正月初五举行。地点是海边的渔船上。船头上摆的供品中要有整猪(有的人家为了节俭和省力,只供猪头、猪尾巴代替全猪),猪脸要用刀划一个"十"字,并抹进豆瓣酱,放上两棵大葱,还要摆上糕点、馍头、水果等。有的渔民还把大红公鸡在船头上杀出血,经船眼流下,名曰"挂红"。待上香发纸之后,船员在船主的带领下,面对大海磕头祈求龙王保佑,赐给一个平安丰收的好年景。祭拜仪式结束以后,船主设宴款待船员,席间共商当年生产计划,如捕捞去向、捕捞品种以及分红等事宜。 (2) 即墨周戈庄的祭海仪式。 周戈庄是即墨市田横镇最大的一个渔村,村东栲栳湾是一个自然港湾,可停泊中小型渔船数百只。全村近900户,2800余人,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近海养殖业。该村的春季祭海活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盛行不衰。 周戈庄春季祭海原来没有固定日期,一般是在春节后谷雨到清明期间,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当地称"成日")举行。由于此时各家新的一年渔业生产的准备工作(修补添置渔具、检修船只等)基本就绪,祭海这一天要把网具抬到船上,祭海的第二天就要出海,因此,祭海又被称作"上网",祭海日也称作"上网日"。 周戈庄祭海时祭祀的神灵共有5位:主神是海龙王,其余4位分别是天老爷、观音老母(观世音菩萨)、四财主(狐仙)和仙姑(前文曾介绍过的孙姓仙姑)。 祭海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选三牲:三牲为猪、鸡、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只留猪脖子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而成的红花带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把杀后的猪充气,然后绑在一只四短腿红漆长方矮桌上,使猪呈昂首站立的姿势。也有的渔民用一只猪头代替整猪。鸡要选个头大的红毛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 蒸面馍:面馍是山东东部地区逢年过节时蒸制的面塑工艺品。祭海用的面馍一般每个在三四市斤左右,其造型有仙桃馍、盘龙馍、圆花馍等多种。仙桃馍和圆花馍都饰有面花,盘龙馍的头、眼、身、尾皆造型生动,有的盘龙馍的尾部做成鱼尾状,含"鱼龙变化"的用意。这些面馍经用食用色彩点染后便成为颇具特色的面塑艺术品。 写太平文疏:祭祀前,要用黄裱纸写"太平文疏",格式如下: 具疏人X X X,系周戈庄人。今逢上网吉日,特备信香一柱,纸马一份,三牲、馍馍等祭品,敬献于X X X(受祭祀的神灵名号)位下。 公历 年 月 日 (或古历 年 月 日) 太平文疏多由德高望重的人来写,写时为表示虔诚,要点上一炉香。写好后仔细叠好,以备祭祀时使用。太平文疏要写5份,给所祭祀的5位神灵各写一份,格式相同,只是神灵名号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