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叶涛]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叶涛 参加讨论

    写对联:中国民间一般在过春节时才贴对联。周戈庄渔民在祭海时也写对联、贴对联,由此可见渔民对祭海的重视程度。即墨民间称对联为"对子"。对子多由村里毛笔字写得好又善于编对子的人来写,对子的内容一般是"金玉满堂,富贵吉祥"、"多福多财多光彩,好年好景好收成"、"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仓,心齐风浪平"、"海不扬波,水上太平"、"江河湖海清波浪,通达远近逍遥    "等。还有一种是贴在船上特定部位的对子,如贴在主桅杆上的是"大将军八面威风",贴在二桅杆上的是"二将军威风凛凛",贴在后桅杆上的是"三将军顺风相送",贴在船头上的是"船头无浪行千里",贴在船尾的是"船后生风万里行"。
    整饰龙王庙:每年春季祭海前,周戈庄的村民们都要重新把位于村东海边的龙王庙打扫装饰一番,在龙王庙悬挂新制作的大红灯笼。装饰龙王庙所需的费用由各船户均摊。
    扎松柏门:为了渲染节日气氛,每年祭海前,都要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扎松柏门。松柏门为重檐式,宽十余米,高约八米。先用木杆扎好框架,然后用新砍来的松柏枝装饰起来。松柏门上层悬挂有匾额,两边是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横额。整个松柏门满布灯彩。
    搭戏台:祭海时演戏用的木制简易露天戏台,搭在与松柏门相对的海滩西头,祭海过后便拆除。
    过去周戈庄的祭海是一家一户单独或按渔行举行,近十几年则由村里统一组织,时间也固定在每年的公历3月18日(农历春分前后),祭海的仪式集中举办,规模也比以前大得多。现将近几年祭海的仪式介绍如下:
    列船:祭海日的清晨,各船船主将船只开到村前栲栳湾,按船与船十余米的距离一字排列,各船船尾朝岸,船头面向大海,然后下锚定位。各船彩旗飘扬,渔具、网具整齐地摆在船上,一派整装待发的气势。
    摆供:清晨7点左右,渔民们以船为单位开始摆供。摆供的地点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每只渔船摆一组供品,每组摆三桌,桌面上多铺垫红布以示吉庆。桌上分别摆三牲、面馍、蛋糕、水果、烟、酒、糖果、点心、茶叶、花束等。在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有几米高的"站缨",站缨是渔船下海的标志,一只渔船竖一束站缨。同时将准备焚烧的黄裱纸划好,香炉摆好,鞭炮绑在杆子上。供桌摆好后,还要把各自的对子贴到龙王庙门口和庙前的照壁上。
    祭奠:祭海的时辰过去是越早越好,现在一般是上午8点多钟。时辰一到,鞭炮齐鸣,人们开始焚烧香纸,并把写好的5份"太平文疏"点燃,边烧边念祈祷词吉祥语,以求海事平安,渔业丰收。此时,龙王庙前挤满了烧香磕头的渔民。随着鞭炮声,各船家开始往空中大把抛撒糖果(前几年还有抛撒硬币的现象),海滩上的妇女儿童便争着抢捡糖果,俗信,谁捡到的糖果多谁就福多。祭奠时,鞭炮声特别大,持续时间也特别长,按当地的说法,谁家的鞭炮声大、时间长,谁家当年的渔业就兴旺。所以祭海时放的鞭炮多是上千头一挂的大鞭,有的船家把几挂鞭炮绑在大木杆上同时燃放,仅此一项,许多船家的开支就达上千元之多。
    唱戏:祭海时的唱戏一般要唱三天,当地人喜欢听京剧,有时也请歌舞班子。戏班子多从烟台、青岛或莱阳请来,请戏班子的钱由各船家均摊。过去请戏班子,主要是管吃管住,另外送一些钱物;现在则是事先讲好演一场多少钱,演出结束后一并结算付款。看戏时,前来串亲访友的是贵宾,安排在靠近戏台的前面坐在矮凳上观看;一般观众多站着观看,称为"站客"。
    聚餐:祭海仪式结束后,过去是以船为单位,在各自的船上举行聚餐,祭祀时用的三牲、酒、面馍等成为聚餐食品。现在,一般都在家里设宴款待前来参加祭海仪式的亲朋好友。祭海后的第二天,大多数渔船便出海捕捞,开始一年的渔业生产。
    (3)荣成谷雨祭海。
    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长达500多公里,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人约占总人口的2/3,被称作是全国渔业第一市(县级市)。
    荣成渔民在谷雨节这天举行祭海仪式。谷雨节一般在每年公历的4月19、20或21日,此时桃花盛开,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休息了一冬的渔民开始整网打渔。在荣成,同大多数沿海地区一样,祭海以龙王、海神娘娘为主神,但是在龙须岛、成山头一带,还有信仰秦始皇、把秦始皇当作祭祀的主神。祭海仪式的地点有的在海神庙内,还有的在大海边,或者街头巷尾。
    荣成石岛的天后宫历来是祭海的主要场所。过去,每逢谷雨,天后宫的道士就把天后殿内的"铜瓜钺斧朝天镫"等锡制仪仗搬出来擦拭一新,再把殿内的布幔、匾额摆布整齐。祭祀时,渔民们手捧肩挑猪羊香烛等供品来到宫内,道士们点燃当地商家或渔行捐献的烟花鞭炮,殿上钟磬齐鸣,道士们诵念经文,人们顶礼膜拜。来宫里进香的既有本地渔民,也有许多外地行舟过路的海客。这些人可以分为两类:许愿的和还原的。还原的上过香后,要把过去许下的供品奉上。据说,曾有一位南方渔民一次许下6对旗杆的大愿,第二年谷雨,他用一条大船专门从南方把它们拉来,6对约10丈高的旗杆左右排列,12面杏黄大旗迎风招展,斗大的"天后圣母"字样高耸如云,那场面令当地人久久不能忘怀。
    谷雨这天,也有很多离大庙较远的渔民在海边的沙滩上、渔船旁烧纸焚香,面朝大海膜拜海龙王。在龙须岛、成山头一带,祭祀的是秦始皇,由于秦始皇是由千古一帝演变成的海神,所以祭拜活动更为隆重。
    过去,谷雨这天是由渔行组织举行祭船、祭海、祭海神的活动。节前,渔行提供带毛蜕皮的肥猪一口,用腔血抹红,饽饽10个,营口高粱烧一缸,香烟鞭炮一宗。祭祀时,以渔行为单位,摆好供品,焚香鸣放鞭炮,面朝大海跪祭神灵。祭祀仪式结束后,在沙滩上铺上门板,渔行老板和渔民一起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直至酩酊大醉。
    荣成渔民祭海的高潮是在当天的晚上,举行类似于佛教盂兰盆会的"放海灯"仪式。过去,放海灯由当地商家和渔行出面组织,向各行各业筹资。放海灯前,于海边宽敞处设置巨型香案,摆放祭品,焚香烧纸,并请僧道两众筑台诵经作法,同时向海里抛施舍──预先蒸好的小馒头。深夜,在锣鼓声中,人们聚集在海边放焰火,抛施舍。施舍是米饭、馒头;焰火是自制的礼花,由铁屑、木炭和火花药制成,俗称"泥墩子"。放焰火的同时,人们将自制的各式灯笼点燃,下面托一木板,放进海里。
    荣成渔民祭海这天,还有一个特殊的风俗:渔民的母亲们、妻子们希望自己的儿子或丈夫能平安无事,多多保重。在他们祭海临走的时候,母亲或妻子会将一个白面捏就的、并已蒸熟的小白兔揣进儿子或丈夫的怀里,然后送他们出门。这只小白兔的意思是:出海打不着鱼没有关系,不用生气,咱怀里不揣着小兔吗?海里不给吃的,咱山上去找,只盼着你平安归来。
    祭海后的几天,各村都要组织唱戏,剧种是京剧,或自编自演,或请外面的戏班子,演戏一般是白天、晚上连演,最多的连续演四五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