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从考古看中国古代体育活动(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 白云翔 崔乐泉 参加讨论

    5、棋类活动
    棋类活动,不像其他体育活动那样强健体魄,但利于人们思维的锻炼和开发,具有很强的益智性,并且同样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因此,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古代的棋类活动,其产生至迟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并且类型多样,但主要的类型是六博棋、塞棋、围棋、象棋和双陆棋等。
    
    六博棋,简称“六博”或“陆博”,是一种通过掷采、行棋而分胜负的棋类活动。其起源有可能上溯到夏朝末年,到战国时期已经初步流行。古代文献中有关于战国时期齐都临淄盛行六博的记载,山东曲阜、湖北江陵等地战国时期博局盘、棋子和博箸等的发现,均可为证。秦汉时期,六博更为流行,成为上至皇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所喜爱的棋类活动之一,并且东汉时人著有专门的书《博经》加以记述,惜早已亡佚。汉长安城未央宫少府建筑遗址、北宫南砖瓦窑场址发现有陶质博局盘;漆木质博局盘以及与六博有关的博具,在各地秦汉时期的墓葬中有更多的发现。如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一件漆盒内,装有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包括方形博局盘、木骰子各1件,象牙大棋子12枚、小棋子18枚,博箸42根等,是迄今所见配套最齐全的博具。汉代壁画和画像砖石中,六博的图像甚为常见,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边对博边饮酒的情景。魏晋时期,六博依然存在,如甘肃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绘有六博的图像,但魏晋以后逐渐被其他棋类活动所取代。
    塞棋,是一种与六博类似的棋类活动,兴起于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流行开来,汉代又称之为“格五”。在古代文献中,往往“博”(六博)、“塞”(塞棋)并称,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投琼(焭、骰)或箸以行棋,即:六博用骰子或箸掷采,而塞棋不投琼、只行棋,是典型的棋游戏。塞棋的棋局与六博的博局大致相同,在秦汉墓葬中时有发现,但两者不易区分。1972年甘肃武威县磨咀子48号西汉墓出土的一组“塞棋彩绘木雕”,表现的或许就是塞棋对弈的场景。该木雕由2个人物和1件棋盘组成。棋盘呈长方形,表面为黑色,一端用白色绘出TLV等塞棋局线。棋盘两侧各有一木雕人物,均用黑白色漆彩绘,着袍服,头顶梳圆髻。左侧一人,右手斜伸向棋局,用拇指和食指捏着长方形棋子正在行棋;右侧一人,右手垂放于膝上,左右举在胸前,正在凝视对方落棋,形象生动逼真。唐代以后,塞棋继续流行,但行棋方法出现了许多变化,并改称为“蹙戎”,直到明清时期。
    
    围棋,古代称之为“奕”,下围棋称之为“对弈”。围棋的起源,据文献记载有可能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但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是西汉,即陕西咸阳6号西汉墓出土的铁足石棋盘,棋局用墨线画出纵横棋道各15道,计225道。1952年河北省望都1号东汉墓出土的石棋盘,棋局用阴线刻出纵横棋道各17道,计289道,与曹魏时期邯郸淳的《艺经·棋品》“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的记载相吻合。南北朝时期,对弈之风盛行,设立棋官,建立“九品”棋品制度,现代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山东邹城曾发现了西晋时期的石质围棋子,敦煌莫高窟石室中还发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棋经》。隋唐五代时期,围棋之风更盛,唐代翰林院设有“棋待诏”;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纵横19道计361道的棋局,以及圆形棋子,到唐代都走向定型;随着日本遣唐使的多次往来以及唐王朝与新罗王朝的交流,围棋东传到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五代时期的《围棋义例》所总结的32种围棋着法及其术语,有些一直延用至今。在考古学上,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白瓷棋盘、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张雄墓出土的木质围棋盘、阿斯塔那187号唐墓出土的《侍女围棋图》绢画,以及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皇帝赠送给日本孝武天皇的紫檀木围棋盘等,成为当时围棋盛行的实物例证。宋代以后,围棋继续流行并进一步发展,直至今日。
    象棋,古代又称之为“象戏”。象棋的起源,或可上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作为一种成熟的棋类活动出现,则始于唐代,唐朝初年曾流传有《象经》等专门的著作,唐人的诗歌中也多有描写。到了宋代,象棋完全定型,成为雅俗共赏并广为普及的一种棋类活动。北宋的棋局为纵九路、横九路,棋子包括有将、士、象、车、马、炮、卒等计32枚,南宋时增加了河界,其形制、规则与今日之象棋已经是别无二致,这被考古发现所证明。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发现的一艘宋代沉船中,出土木质圆形象棋子20枚,包括阴刻楷书填红马1枚,墨书将、仕、车、象、炮、兵等10枚,字迹不清者9枚。江西省安义县长埠乡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北宋铜质象棋子,共计32枚,黑白各半。四川省江油县彰明乡出土的宋代铜质象棋子,共计31枚。1997年,河南省洛阳市北宋墓出土的一副完整的北宋瓷质象棋子共计32枚,黑、白象棋子各16枚,正面字上均涂金,对于宋代象棋的研究弥足珍贵。明清时期,象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至今仍是最为普及的一种棋类活动。
    双陆棋,简称“双陆”或“双六”,又有“长行”、“波罗塞戏”等别名。双陆出现的年代,是在三国时期。其起源,一说从天竺(今印度)传入,但受到了秦汉时期博戏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棋类活动之一。隋唐至五代时期,双陆广为流行,受到上至宫廷、下至黎民百姓的广泛喜爱。据文献记载,一套双陆主要包括棋盘,黑、白棋子各15枚和骰子2枚。棋盘上面刻有对等的12条竖线;骰子呈六面体,分别刻有从一到六的数值。行棋时,先掷出二骰子,骰子顶面所显示的值是几,便行进几步。先将全部己方15枚棋子走进最后的6条刻线以内者,即获全胜。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出土的螺钿双陆棋盘,以及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紫檀木画双陆棋盘等,成为我们了解当时双陆棋盘形制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到了宋代,双陆在宫廷和士人中依然相当流行,当时城市的酒楼茶馆里还往往设有双陆棋,供客人边品茶边玩双陆。1974年,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辽代墓葬中出土了一副完整的双陆棋,包括髹漆木质双陆棋盘,平底、尖顶、束腰的黑、白棋子各15枚,2枚骰子已朽毁。它的出土,不仅形象地表现出当时双陆棋棋具的形制和结构,还反映出当时北方的辽人统治区双陆棋同样流行。双陆棋到了元代,成为文人和风流子弟所喜爱的“才子型”活动,明清时期趋于衰落,最后终于失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