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史图博撰写《海南岛民族志》存超200帧照片(图)(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新闻网 2014年03月03日 记者 黄能 摄影/ 参加讨论

    将籍贯定为中国宝山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史图博在中国报纸上公开发表谴责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言论,因此受到当政的法西斯政府辱骂,并不准他回到祖国。他以年近六旬之龄,随同济大学内迁到云贵高原,始终与该校同舟共济,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期间曾拒绝上海德国医学院的邀请。
    在中国任教期间,史图博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急需的医学人才。1949年出版的《同济大学概览》评价史图博说:“史教授上了诺大年纪,可是精神还是那么健旺,配上银色的长须,更显得肃穆非凡,灼烁的目光,好像在探索什么似的。一脸慈祥,言语幽默,在我们的脑海里深深地记忆着。体力说来经历了多少年的折磨,还是昂首健步,全无老态。迄今仍是孑然一身。从1924年开始就来校服务。这一段漫长的岁月,就是在‘一·二八’、‘七七’战争里,他都不曾把我们抛弃过。”
    来到中国后,史图博酷爱旅行,抗战前,他在学校的假期几乎都被旅行日程排满。每到一地,他便深入民间,探询民族风俗,收集人类学的研究资料。他曾到过四川、贵州、云南、海南岛等地区,研究过浙江的畲族、昆明的苗族、贵州的猡猡、海南岛的黎族,尤其是对于海南岛黎族的研究尤为人称道。两次考察,史图博收集到的海南黎族生活用具达349件,多数为黎族的衣服,还有黎人的刺绣品、骨制品和竹制品,例如头簪、刀鞘、棋盘,都是较为珍贵的文物。1946年,史图博所收集的黎族文物悉数由中央博物院以250万元的价格收购。南京博物院在成立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将这批文物作为馆藏珍品展示。
    史图博长期在中国生活,对于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对这块土地充满热爱之情。1937年在柏林出版的《海南岛民族志》,史图博将自己的籍贯记载为中国宝山县。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目前对史图博及其《海南岛民族志》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文献资料尚未公诸于世。据德国驻广州领事馆副总领事昆宙介绍,德国外交部浩瀚的政治档案中保存着不少关于史图博的原始资料,有待发掘。因此,史图博身后的情况,目前不得而知。
    里程碑式的贡献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夫妇表示,《海南岛民族志》这部著作是史图博在两次田野调查所得的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书中保留了260多帧当时实地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深具历史文献价值。可以说,这部著作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黎族人民的鲜活生活史。这部著作,国际、国内学术界都有定评,认为是研究黎族的权威著作,开拓现代科学意义上研究黎族的先河。
    《失落的文明———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研究》一书的主要作者郭小东教授认为,自《海南岛民族志》出版后,人们对于黎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和认定,都没有跳脱史图博所构建的框架。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尾邦高雄就说过:“史图博从整体上给我们一把打开黎族研究的钥匙。”可见其对后人的影响之大。
    2007年4月,首届“黎族文化论坛”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当时海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成就史图博的《海南岛民族志》一书做了较为全面和中肯的评价,他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黎族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作者用丰富的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知识,将黎族分成本地黎(润方言)、歧黎(杞方言)、侾黎(哈方言)、美孚黎(美孚方言)四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认定的加茂黎(赛方言),基本涵盖了黎族各族群。
    二是开创了黎族研究田野调查的先河。过去对黎族的认识,基本是停留在浮光掠影、道听途说上,往往是以偏概全,主观性随意性强。史图博两次深入海南岛中西部地区,自北向南,从南丰等处开始,穿越今儋州、白沙、琼中、五指山、乐东、三亚、东方等黎区,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察和采访,记录了大量的民族学资料。
    三是运用体质人类学等对黎族进行人体现察和测量。将黎族与高山族以及东南亚的许多民族进行了比较,就黎族起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引发民族学界对于黎族来源问题的长久争论。
    四是史图博研究范围十分全面。关于黎族传统社会中的居住、农业、狩猎、交易、饮食、器物、工具、服饰、装饰、文身、歌谣、音乐、宗教以及精神生活、健康状态、民族性格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五是史图博在研究黎族的同时还对海南的苗族、儋州人、临高人、客家人、海南本地汉族、伊斯兰教人等进行了研究。
    注:本文写作,参考了郭小东等人所著《失落的文明———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