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P5,纳日碧力戈等译,王铭铭校,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 江帆〈民间文化的忠实传人——民间故事家谭振山简论〉,《民间文学论坛》P86,1989,2。 [3] (美)阿兰·邓迪斯编《世界民俗学》P396,陈建宪、彭海斌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 黄向春〈自由交流与学科重建〉,载叶舒宪主编《文化与文本》P20,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 美)阿兰·邓迪斯编《世界民俗学》P323,陈建宪、彭海斌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6] 1988,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野村纯一对谭振山进行专访,笔者陪同前往,归途中野村纯一向笔者谈到这一观点。年5月5日 [7] 容世诚《戏曲人类学初探》,台北:台北麦田出版社。 [8] 钟敬文编《中国民俗学年刊》P185,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9] 《新民府志·十四》,1909。 [10] (美)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著《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P81,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文章来源: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