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中元节,马来西亚槟城天天有普度戏。其戏曲上演延续时间之长、场次之多、规模之大,在包括中国本土在内以及东南亚诸国家中,是最典型的。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力求较为详细地记录槟城比较典型的一个华人街区——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中元普度仪式和戏剧演出的境况,提出普度戏在异域其演出功能已经发生转型的事实。 [关键词] 马来西亚;槟城;中元节;普度戏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7)02-0079-07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部分节庆颇具戏缘,如元宵节、中元节、春节等。马来西亚槟城的中元节移植自中国,其普度戏演出在华人社会里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普度戏是华人对其传统文化的选择、强调、传递和创造,除了组织华人社会的公共生活,还作为特殊的民间意识形态提供给华人族群认同的观念、信仰需求、价值与思维模式等。 马来西亚为来自中国的普度戏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语境。它是全世界华人人口比例仅次于新加坡的海外国家。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里,槟州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发源地(陈剑虹、黄贤强主编,2005:327)。槟城是槟州首府所在地,是个具有两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个面积只有29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由于多种因素,从19世纪开始,就陆续汇集了来自中国本土的不同的方言群移民,也先后流传着早期来自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些剧种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当地华人称为福建戏和广府戏,包括高甲戏、莆仙戏、闽剧、歌仔戏、梨园戏、闽西汉剧、粤剧、潮剧、琼剧等。 普度戏,指的是在中元普度期间上演的华语戏曲,是中元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元普度是华人社区每年祭祀活动的最高潮,华人常把中元普度称做“庆赞中元盂兰胜会”。槟城的中元普度在马来西亚中元节中是最热闹、最典型的。普度分为公普和私普,私普一般在华人各自的家庭举行,而公普则以华人街区为单位,祭拜对象以面燃大士(当地华人称为“大士爷”、“普度公”、“鬼王”)为主。大士爷通常以焦面大腹、瞪目獠牙、口吐火焰的形象出现,是金刚鬼王的造型,头上还有一小尊观音本相(见图1)。根据《法华经》慈悲观音为了普度众生而化身千百亿的说法,观音即现鬼王身在人间维持秩序,以教化饿鬼,也度化众生。 槟城的普度戏在中元普度期间(从农历七月初一至三十)是天天有的。其上演延续时间之长、场次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本土以及东南亚诸国家中,是最典型的。特别是在中国本土传统戏剧的一片衰落声中,槟城的这些一直被强势文化所挤压的华语戏曲剧种,始终没有泯灭其生存智慧,顽强地生长着,而且保留了更为完好、更为纯粹的戏剧文化传统。 在槟城,中元普度早先上演最多的是广府戏和福建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槟城的普度戏舞台逐渐成了广府戏,特别是潮剧的天下。笔者于2005年七八月间及2006年七八月间两次前往马来西亚槟城,进行了累积时间为36天的田野作业,考察了中元普度的境况。下面是笔者于2006年8月3日在槟城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所做的一次中元普度及戏剧演出的田野调查。 一、演出的功能和筹备过程 中元普度的仪式是以各个华人街区为中心分别举行的。各个街区举行祭典一般持续5天,但具体的时间有所差异,主要是根据“风水”判断而来的。在不同的街区,对应其位置而有应该举行祭典的不同的吉日。在笔者所调查的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这个街区,是从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三日举行中元节活动,但是如果包括农历七月初八日的请神活动及农历七月十四日所举行的“宴会”礼仪,这个街区的中元节前后要经过一周的时间。 街区的祭典都是在“槟州中元联合会”的名义下统一组织和分担举行的。{1} 这是一个华人常设性的组织,统筹安排各个街区具有个性化的中元节祭典。在槟城的华人社会,举行中元普度这个盛大的祭典活动,不仅出于宗教信仰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世俗方面的功用,即以此作为一个契机,把中元普度的祭典和华人社会中对于“慈善福利”和“教育事业”的赞助联系在一起。这是槟州中元普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即向外彰显华人社会的力量,普及、推广汉文化教育(华教),祈求华人的福利厚生(诸如商贸的繁荣等),以及地域社会的和平……(渡边欣雄,1998:195)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做法为:每年的中元节至少为一间华校筹募资金。从三十几年前,槟州中元联合会发动为商务学校筹款开始,就掀开了每年为一华校筹款的序幕。这是槟州“中元精神”的真实写照。2006年的中元普度,修道院中学成为该年度槟州中元联合会中元节援助捐款的对象。除了为华文教育筹款之外,槟州中元联合会还举行其他公益活动,包括为不幸人士与病人筹款。 普度戏一般在祭祀广场的旁边临时搭建舞台,招聘剧团前来给神演出。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于8月2日-3日(农历七月初九、初十)两天礼聘中国青都潮剧团公演。8月4日-6日(农历七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则聘请马来西亚嘉声歌剧团公演三场。这5天的公演,戏剧是理事会代表街区集体报效,而歌剧团则属于私人报效。戏剧演出的缘起在于组织华人社会的共同生活,并做好一年一度的还愿酬神、答谢神恩的工作。当地华人认为,戏剧的上演可以娱乐大士爷、众佛及群鬼,以保佑他们合境平安。另外,还有教化活人和度鬼的需要和功效。华人的民间信仰信奉农历七月是地狱打开鬼门的日子,所有阴间的鬼魂,得以重回阳间探望子孙,并且享宴一番、娱乐一番。人们在这一个月必须拯救亡灵,慈善为怀。农历七月十五日对道教来说,是中元地官赦罪之日。道教提倡任何人只要在这一天为自己及祖先作忏祈福,就可以赦罪保福,借以超升。这种尽心尽孝的做法也施及其他孤魂野鬼。佛教的普度思想与目莲救母的说法紧密相关,中国佛教以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日为众僧结夏圆满的日子,以百味饮食设盂兰盆供,可解救累世父母,亦可以拯救“好兄弟”离苦得乐。这样一来,农历七月在华人社会里,就有度人救鬼、娱神媚鬼的功效。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样式,戏剧就具有了特殊的担当。正如在舞台两边的对联上所写的:“烛光灯光烛灯皆光,人乐神乐人神共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度戏的演出目的。但是,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及审美愉悦的变化,普度戏娱神、酬神、媚鬼的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即便是没有人前来观看戏剧演出,普度戏还是照常搬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