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赵世瑜]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关于“民俗学何以安身立命”问题的对话(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学论坛 赵世瑜 参加讨论

    注释:
    ① 这个问题似乎语出吕微在《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上的文章,他在文中以此来思考高丙中著作中引入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动因。此外,《民俗研究》编辑部召开的关于民俗学之人文学术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座谈会,似乎也是吕微文中涉及的问题。这使我们的讨论不得不略略涉及两位教授的思想。在这里,尤需对张士闪教授邀请我和刘铁梁教授到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与师生座谈表示感谢,并特别感谢谈话记录的整理者山东大学2010级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生井长海、赵容、宫慧珉,本文就是在这份记录基础上改写而成的。
    ②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③ 吕微:《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
    ④ 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民俗研究》1996年第2期。
    ⑤ 参见萧放:《中国历史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感谢萧放教授在该文中将拙著《狂欢与日常》列入“历史民俗学”研究中,但我个人以为它还是一项历史学研究,与另一本《眼光向下的革命》不同,后者是民俗学的学术史。
    ⑥ 对这一过程的归纳可参考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及其《20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中译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⑦ 高丙中:《核心传统与民俗学界的自觉意识》,《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⑧ 高丙中:《“民俗志”与“民族志”的使用对于民俗学的当下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⑨ 岩本通弥:《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中译文见《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
    ⑩ 加粗的重点词为笔者所加,特此说明。
    (11) 参见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1989年;《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Kinship, Personality, and Social Mobility in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