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记忆中的庙会与传说 一直以来,龙王堂香火旺盛,主要是由于它供奉着费县的地方保护神朱龙王。朱龙王的传说是费县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他的故事应是山东广泛流传的“秃尾巴老李”传说的一个分支。当地百姓讲,朱龙王出生在费县西蒋村的一户姓朱的人家,名字叫朱福。朱福小的时候,经常和村里人一起到龙王堂山来拾柴禾。别人都忙忙碌碌的,只有他在那儿睡大觉。下晚的时候,人家都拾了一挑子柴禾回家了。他这才起来,变成龙,三爪子两爪子就抓一大挑子,然后打个滚变成人就去赶,到马山那一块就赶上同伙了。同伙们都很奇怪,后来就偷偷留下看,结果发现朱福其实是条龙。几年以后,朱福娶了媳妇,爹娘也都不在了。有一天,他的小姨子来家里玩,听人说他会变龙,非要他变一个看看。朱福先变了个小蜥蜴,小姨子就笑话他:“你这哪是条龙,可别寒碜人了。”朱福于是就变成了一条大龙,身子有一丈多长,两个眼睛象大铃铛,浑身是鳞,张着血盆大口,在他小姨子和媳妇面前摇头摆尾。把他媳妇给吓死了。朱福自己也叫媳妇的死气给“扑”了,再也变不成人了,打这就成了朱龙王了。朱龙王又后悔又害怕,顺着河就跑到托龙山了。他走的这条河后来就叫朱龙河。朱龙王的小姨子穿上姐姐的衣服一边追一边喊 “姐夫,你回来吧,俺姐活了”,想把他引回来。她喊一句,朱龙王就回一次头,他一回头,河就拐一道湾。小姨子喊了72声,朱龙王就回了72次头,朱龙河就有了72道回头湾。小姨子见引不回朱龙王,就冲着他的背影说:“姐夫,你可真难引呀!”朱龙王说:“还南引呢,就是北引也不回去了。”后来他俩说话的地方就叫做了“南尹”和“北尹”,至今犹存。 朱龙王来到龙王堂山时正赶上天大旱,河里水都快干了,他趴在水汪里奄奄一息,身上招了很多苍蝇,老百姓就拿扇子给他扇,朝他身上泼水,并开始在辉泉东边给他建庙。建庙期间一直没下雨,庙建成以后,下了一场透雨,龙就不见了,打那起就有了龙王堂。有一年西蒋大旱,眼看庄稼就要干死了,庄里就去龙王堂求朱龙王下雨。朱龙王可怜自己的乡亲,偷偷趁着黑夜下了场小雨。但事情让老天爷知道了,把朱龙王罚进了烂泥汪,一连沤了七七四十九天,沤掉了尾巴,身子也给沤黑了。 后来朱龙王就去了东北。那时东北有条白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每年都要吃几个打鱼的。朱龙王来了后想在这里住下,可白龙不让,朱龙王就和白龙打了一架,但他少了尾巴,打不过白龙。于是到了晚上,朱龙王托梦给白龙江边的山东人,说他明天还要和白龙打仗。人要是见到水里冒黑水花,就往里面扔馍馍;要是看见水里冒白花,就往里面扔石灰。在山东老乡的帮助下,朱龙王打败了白龙,占领了这条江。从此,这江就改叫黑龙江了。因此,黑龙江上行船时,总要问一句有没有山东人,没有山东人不开船。 当地人说,朱龙王虽然身在东北,心还是向着家乡,每年六七月份,经常回家偷偷的给家乡下几场雨,往往傍晚时分下,一早就停。所以每当费县东南部旱情严重之时,百姓就会结队到龙王堂求雨。求雨者头戴柳条编的帽子,带着香纸,来龙王堂磕头烧香求雨。女人们还要到辉泉那里去掏掏泉子,叫掏龙眼。把泉子里的脏东西都掏出来,如果掏出鱼来要放回去。求雨结束,往往是不等队伍到家就能下来雨。楼斗湾的老人们自豪的说:“咱这个地方多少年来没有说多旱多涝、没有收成的时候,从来没有。” 朱龙王当然成了当地人心目中庇佑一方的保护神。其职能从分配雨水扩展到祛病避难,保人平安。每年六月初六,朱龙王生日的那天,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来给龙王老爷送香火,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六月六龙王堂庙会。 楼斗湾村84岁的颜振江老人,从年轻时就一直负责楼斗湾村每年的送驾活动。在他的记忆中,从前六月六朱龙王生日的这一天,周围的几十个村子都要带着自己的锣鼓家什,打着大旗给龙王老爷送香火,最远的村庄是临沂的大岭,距龙王堂20里公里,都是常年来“送驾”。有时日照、河北等地的队伍也来,有些送驾的队伍还抬着纸扎的龙王,将其在龙王堂前烧掉,叫“升”龙王。文革开始后,庙宇被拆,神像被砸,造反派不许老百姓送驾烧香,并在通往龙王堂旧址的大路两头堵着,但送驾的队伍都是由各村壮年男子组成,气势强悍,造反派也无可奈何。没有庙宇,就由王家祥写好各位神灵的牌位,摆在辉泉旁边,在那里敬奉龙王,表演锣鼓。至于老百姓,则偷偷从小路跑到辉泉边祭拜龙王。当时买不到线香和黄表纸,有些人干脆直接烧钱。但是庙戏是不能唱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