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民俗语言在俗语文学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俗文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个新学科,是一个特殊而很重要的学科清末,在我国甘肃省敦煌石窟发现的大批珍贵书画文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注意,并逐渐形成了国际性的“敦煌学”;其中所藏之唐代通俗小说、诗歌、说唱文学、俗曲、杂文等,弥补了我国文学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并引发了“俗文学”的创立。最早研究中国俗文学并提出“俗文学”一词者,当推日本的狩野直喜(1868—1947)博士,他曾于19(?)0年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人文科学学报《艺文》上发表《水浒传与中国戏曲》,此后两年又发表了《元曲的由来与白仁甫的〈梧桐雨〉》、《试论以琵琶行为题材的中国戏曲》等;民国初年,他游英法时将这两个国家所藏敦煌俗文学资料抄录公之于世,1916年在《艺文》第7卷第1、3期上发表了。《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材料》,认为“治中国俗文学而仅言元明清三代戏曲小说者甚多,然从敦煌文书的这些残本察看,可以断言,中国俗文学之萌芽,已显现于唐末五代,至宋而渐推广,至元更获一大发展。”(参见严绍(汤玉)《狩野直喜和中国俗文学的研究》,载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7集,1983年3月) 。 (《民俗研究》1997年04期)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