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丙安小屋 乌丙安 参加讨论

    (二)中日民间习俗的比较研究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在比较民俗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中是千真万确的。研究者们常常在地域民俗的相互比较中,找到大量风俗的变异现象,用来探索民俗文化发展流变的轨迹。但是,这种变异现象,在民俗传承的宏观领域中,又常常受到历史文化源流的制约,形成大量同源、同形态、同意义的民俗,成为民俗流变的根基。从广泛的民俗文化圈观察,同质民俗是基础,多种变异是形式,这在比较民俗学的宏观研究中带有常规性质。1988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千里同风录》(马兴国著)一书中对中日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正是从这个基点出发的。这本著作着眼于中日民俗同源同根的历史本来面貌,又着手于中日民俗事象的千姿百态的变异,突出了“千里同风”,万里通俗的中日文化交流特点,为中日比较民俗史的建立,写出了崭新的篇章。此后的中日民俗比较研究,似乎一直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令人遗憾。
    《千里同风录》从产育、婚姻、丧葬、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娱乐、岁事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果再加以归纳,可以看到本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民俗进行分析论述。
    1.中日民间消费生活方式的比较研究。
    也就是,关于衣、食、住、行的生活习俗的比较。
    作者首先充分运用了中日两国古典文献记录中的史料,把民俗与历史文化渊源紧密联系起来求证,得出了正确结论。作者引述了《日本书纪》中关于日本从中国聘入织工、缝女多人推广汉服、吴服的记载。同时把从四世纪到六世纪间日本大和国统一全国以来迅速推进的中日文化交流做了醒目的介绍,用圣德太子着隋唐服的事实说明中日服饰习俗的古代渊源。特别是对文武天皇颁布的《大宝律令》,元正天皇颁布的《养老律令》以及仁明天皇的诏书中关于日本服饰制作方法规定为仿依唐法的介绍,很有意义。它概括了从中国武周朝经唐玄宗开元、天宝朝直至唐武宗会昌朝,历经140余年的服饰文化交流与传播,代表了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初期的民俗风貌。作者在论述中日稻米文化渊源时也简介了由中国中、南部向日本传播的说法,同时连带馒头制作,米粉糕、豆腐的制作和多种蔬菜的栽培和食用,都有历史上的交往。其中,尤以中日僧侣在素食习俗上的传播,成为中日饮食习俗交流的重要线索。例如,13世纪中叶,中国制酱方法经日本名禅僧觉心留学中国回国后推广,获得成功的事例,更证明了中日调味习俗的某种共同根源。中日茶俗的同源,更是值得注目的事实,作者也从历史的交往上做了追述。中日居住习俗的交流。也与中日僧侣建造寺院及中日宫廷营建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作者介绍了唐代鉴真和尚与明代隐元禅师的贡献。作者还着意比较了中日造船、航海的习俗发展,都相应地引述了有力的史料证明。
    其次,本书作者并不停留在俗源传播的探究上,更主要的是对日本消费生活习俗的特点做了阐述。这在关于和服传承特点的分析论述中表现的十分清楚。作者用四个特点来说明日本穿着和服的习俗。他从自然条件的分析入手,说明了日本人民适应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大部地区的温和、多雨、湿度大的环境需要为标准,发展了肥大舒适的裙和腰两侧开口通风的上衣,形成了和服。同时突出说明了日本纺织业的高度发展给服饰精美创造了物质生产条件。和服的社会等级特点对和服及其各类型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和服的色彩、图案、纹饰又从多方面反映了日本各种职业特征或民间信仰特征。例如,作者具体分析了日本服饰的色彩信仰,深红、深紫的尊贵、神圣,由宗教崇敬转入宫廷地位的标志。本书作者还从和服引伸开去分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日本布袜和木屐。在饮食习俗的论析中,也评价了日本料理的独特流派。作者论述居住习俗时,又突出介绍了日本式庭园的自然美,抒情言志,追求净土世界的佛禅影响。通读这几章,深深感到作者在对中日民俗的认同中,刻意追寻日本民俗的特异趋向,使读者把握到日本民俗中所具有的浓郁的日本意味和风貌。
    2.中日民间社会生活仪礼的比较研究
    这部分包括了人生仪礼的四大阶段礼仪的比较,即:产育礼,成年礼,结婚礼,丧葬礼。
    作者首先分析了产育习俗的古老观念,把中日两国石祖崇拜的习俗与崇拜、产神崇拜的关系做了比较,列举了极其相似的现象加以论证。然后,以婴儿诞生后中国的“洗三”习俗与日本初生之日婴儿“浴汤之仪”为例做了比较,进而对婴儿百日、周岁的相似仪式也做了分析,找到日本周岁试“力饼”与我国“抓周”的卜吉含义的相似点。
    作者还从史料上找到日本天武天皇朝仿唐代冠礼制在男子中推行的结发加冠俗制称为“加元服”。作者对照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残留的成年礼仪式,介绍了日本奈良、平安时代女子成年式的染黑牙古俗。
    在婚礼习俗的比较中,作者先对比了中国《唐律》与日本《大宝律令》、《养老律令》的异同,强调指出封建婚制对两国民间婚俗的严重影响,对女性婚姻自由的压抑与摧残,从而揭示了中日传统婚俗的男尊女卑性质与夫家族权的威慑作用。同时又具体分析介绍了日本古俗形成的从妻居婚姻形式,即服役婚与招赘婚保持了一定的妇女自由特点。
    作者对中日丧葬古俗共通的招魂作了介绍。同时详尽地运用两国古典文献资料详细论证了日本古代葬俗在我国唐代同期,几乎都以唐人丧葬仪礼为基准,甚至写入天皇的律令中。在对比中国土葬古俗的儒家全尸观念与日本火葬古俗受佛教影响之后,作者对日本丧葬习俗的发展演变做了评述。对日本葬仪奠礼和举行追荐佛事的宗教习俗色彩做了精细的论述,使读者对中日丧葬习俗的分野在儒释两家的严重影响找到了贴切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