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 ──柳田国男与民俗学 [日]福田亚细男 著;於芳,王京,彭伟文 译 基本信息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 开本:32 页数:257 版次:1/1 正文语种:中文 ISBN:7507736121 条形码:9787507736120 丛书名称:日本民俗学译丛 内容简介 本丛书共三卷,精选了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及其弟子在方法和内容上都有重要意义的文献,译成中文出版。希望能够成为关心日本民俗学的中国朋友,以及在中国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学者及学生们的他山之石。 第二卷是福田亚细男的《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该书出版于1984年,那时民俗学教育及研究已经基本在大学进行。这部著作是民俗学脱离柳田国男的影响,开始独立发展的时期的成果。该书旨在通过对柳田国男民俗学理论的扬弃,探讨民俗学成为有着独立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的独立科学的可能性。因而一反之前学界对柳田单方面肯定的潮流,指出柳田的思想之中存在着的问题和弱点,希望民俗学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和弱点而走向成熟。书中有不少不足之处,但无疑显示出了柳田以后的民俗学的风貌。 编辑推荐 “日本民俗学译丛”共三卷。精选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及其子弟在方法和内容上都有重要意义的文献,系统描述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全貌,并由此推导出关于日本文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特征——日本民俗。丛书分析日本人文化及其性格,约略而精要地勾勒出日本人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形成的缘由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日本民俗学译丛》的三部书连贯在一起,认真研究、细细品味,会意文心当史读,定会使我们对日本民族性格、日本民族思想有更细微的理解。本译丛包括:卷一《民间传承论与乡土生活研究法》(柳田国男著,定价35.00元);卷二《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 (福田亚细男著,定价27.00元);卷三《现代日本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定价40.00元) 作者简介 福田亚细男,1941年2月生于日本三重县。1963年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史学方法论专业,1971年同大学文学部史学专业硕士毕业。历任武藏大学教授、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民俗研究部教授、新渴大学教授等,现为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福田教授几十年来主要从事村落民俗、民俗学史以及民俗学研究方法研究。先后发表数百篇论文,编著书几十册,与他人合著书或编辑辞典数十册(套)。主要著述有:《日本村落的民俗结构》、《村落社会新的可能性》、《时间民俗学·空间民俗学》、《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的民俗学》等,与他人合著的有《现代日本民俗学Ⅰ——意义与课题》、《现代日本民俗学Ⅱ——概念与方法》、《民俗学概论》、《民俗调查手册》、《民俗研究手册》、《日本民俗大辞典》、《民俗学简明辞典》等。福田先生从学术史角度审视日本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对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提出的周圈论、重出立证法等民俗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周密的考察与分析之后,在《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的民俗学》等著述里作出了客观的评述,并进一步提出有关民俗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思考。福田亚细男先生,日文名字写作“福田アジオ”,日文发音为“FUKUTA AJIO”,因此曾被音译为“福田阿鸠”。尊重本人意向,在翻译本书时沿用了本人认可的译名“福田亚细男”。福田教授希望今后自己的名字写成中文时,只使用“福田亚细男”这一译名。 於芳,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课程毕业。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日文系讲师。负责本书序篇的翻译工作。 王京,武汉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毕业后赴日留学,2007年获日本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学位。曾任神奈川大学21世纪COE项目博士后研究员,琦玉大学项目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日语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民俗学、日本文化等。著有《1930、40年代的日本民俗学与中国》(日文,2008年)、《东亚生活图典——中国江南篇》(日文、合著,2008年)及学术论文、札记、翻译等十余篇。负责本书第一篇的翻译工作。 彭伟文,1998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民间文艺学专业硕士课程。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学日本,现在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艺术。负责本书第二篇的翻译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