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卞利]论徽州的宗族祠堂(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卞利 参加讨论

    四、徽州宗族祠堂的布局和规制
    (一)祠堂在聚落中的空间布局
    与其他公共空间相比,作为宗族成员祭祖和议事的公共活动空间,祠堂在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建筑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它的布局大多位于聚落的中轴线上或村头较为开阔的空间内。或依山傍水而建,或地势相对较高之处,以使祠堂建筑地势凸起,显示祠堂的威严。还应指出的是,在聚落建筑中,祠堂一般与普通民居保持一定距离,这不仅能够突出祠堂与其他建筑的区别,同时通过祠前坦地或道路街巷,将其与民居等建筑维持一种相互依托的互动关系。
    以黟县南屏叶氏宗祠和支祠为例,宗祠叙秩堂,祀始祖伯禧公,系叶氏宗族思聪公派创建于明代成化年间,位置处于南屏村心。“正屋基坐东朝西,系经理称字号,于康熙十三年改造祠楼。乾隆十五年重修,三十九年又重修。乾隆四十三年,殷瑞府邑侯名濬哲以‘安分乐业’匾额表闾”。支祠奎光堂,祀四世圭公,系由叶氏六世祖廷玺公等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空间位置也是处于南屏村心,坐西朝东,“系经理称字号,于雍正十年改造祠楼及大门。乾隆五十二年,重建前堂,并改门楼”[27]。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中的黟县西递敬爱堂坐北朝南,处于村落中轴线的中心位置,所有民居通过纵横交错的道路与街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村落宛若航行中的巨舟,祠堂则位于巨舟的中心。
    从上述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来看,在徽州传统聚落中,宗族祠堂大体上呈现出坐北朝南或坐西面东的布局。但由于徽州地处山区,受地形、地势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与影响,也有不少宗族的祠堂(含统宗祠、支祠、家庙等)并非按照坐北朝南或坐西面东方位选址和建筑,如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就不是坐东朝西而是坐东朝西偏南。
    那么女性宗祠在聚落空间布局中的朝向如何呢?从现存的歙县棠樾女祠清懿堂坐南朝北和徽州区呈坎村贞靖罗东舒祠内则内祠坐东朝西的坐落朝向看,通常女祠多是坐南朝北或坐东朝西,但并不是所有的女祠都是按照这样的坐落朝向规划和设计。就规模和规制而言,从现存的棠樾清懿堂来看,徽州女祠的规模与规制丝毫不亚于男性宗祠的建设规模。
    (二)徽州祠堂的规制
    《礼记·月令》载:“(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寝、庙必备。”郑玄注曰:“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徽州的祠堂规制继承和沿袭了西周以来的宗庙或家庙的规制与风格。
    从家谱的记载和现有徽州祠堂的遗存来看,除极少数家庙和祠堂以外,绝大多数徽州宗祠为三进五凤楼式砖木结构建筑。所谓“五凤楼”,主要取“有凤来仪”和“五凤朝天,四水归堂”之意,主要用于祠堂第一进即仪门屋顶装饰,五凤楼有10个角,呈5对展翅之状。五凤楼下正中的祠堂大门,即被称为“仪门”。“仪门”,亦称“大门”“门厅”“过厅”等,这是徽州祠堂建筑的入口。第二进为“享堂”“室”“正寝”等。享堂是宗族进行祭祖活动、举行祭祀礼仪和商议宗族大事的地方,是由古代“庙”演变发展而来。第三进为“寝室”,亦称“寝堂”,是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地方。通常,徽州宗祠的寝室中供奉的祖先神位,主要由百世不迁之祖以及左昭右穆四亲。如明代休宁林塘范氏宗祠寝室供奉牌位的神龛,其顺序即依次为“百世不迁之主嵬然中龛,分支考妣左右享焉”[28]。
    为了加强对祠堂的管理,徽州宗族还制定了非常烦琐而苛刻的《祠规》,对违犯祠规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处,使祠堂始终保持森严肃穆的状态,以强化宗族的社会控制。仅以清雍正年间休宁县江村洪氏宗族的《祠规》为例,来说明徽州宗族对祠堂保护与维系的重视。
    一、宗祠当时常洒扫洁净,几席无尘,祖灵始安。平常皆封锁门户,无事不得擅开。各家亦不许于祠内私用匠作、堆积物件,并居住优人,以取亵慢之罪。违者,公议重罚。
    二、管办祠事,每岁以二人督理,自长而下,依序顺行挨值,不得推诿。祭祀诸物,务必丰洁,以尽诚敬。祭日,支裔毕基,每人给胙肉壹斤。如不到者,罚银叁钱。
    三、狂风暴雨,管祠人便须入祠看漏。如有损罅,即议修葺,其费悉于祠匣内出支。任事者须以敬祖为心,务重其事勿忽。[29]
    洪氏宗族《祠规》还是相对较为简单的,但已涉及宗族事务的管理和规范问题,可以说,明代中叶以后,徽州宗族的祠规内容越来越细化,大有取得宗族族规家法之势。正是这些烦琐而严厉的祠规,使得徽州宗祠祠堂能够得以遗存至今。
    尽管徽州宗祠的建筑规制主要以五凤楼式的建筑为主,但并非所有宗祠都是按此规制规划、设计和建设。相比之下,政治地位显赫、经济实力雄厚的宗祠,大都以富丽堂皇的五凤楼式建筑为主,且规模庞大,要素俱全。相反,政治和经济实力不济的宗族,其祠堂规制则较为简单。总之,徽州祠堂的规制是复杂而丰富的,其规模的大小、规格,与宗族科第兴盛、徽商经营成功密切相关。但无论哪一种规划的祠堂建筑,都体现了徽州宗族报本追远、尊祖敬宗的理念和实践。
    注释:
    [1]乾隆《新安徐氏墓祠规》。
    [2](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三《治家·富家置产当存仁心》。
    [3]弘治《新安黄氏会通谱》卷首《俞芳·集成会通谱叙》。
    [4](明)吴子玉:《茗洲吴氏家记》卷十二《杂记》。
    [5]嘉靖《善和程氏宗谱·程氏足征录卷一》。
    [6](明)夏言:《桂洲先生奏议》卷十七《请定功臣配享及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
    [7]崇祯《古林黄氏大宗谱》卷四《大宗祠碑记》。
    [8]康熙《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卷末《附纪·祠规》。
    [9]嘉靖《徽州府志》卷二《风俗》。
    [10]嘉靖《新安左田黄氏正宗谱》卷二《记类·横槎祠堂记》。
    [11]嘉靖《新安休宁汪溪金氏族谱》卷四《墓图》。
    [12]根据万历《绩溪县志》卷四《宫室志·祠宇》统计。
    [13]原碑现立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汪氏金紫祠内。
    [14](明)吴子玉:《大鄣山人集》卷二十二《沙溪凌氏祠堂记》,“四库全书丛目丛书集”第141-511页。
    [15]民国《歙县志》卷一《舆地志·风俗》。
    [16]崇祯《古林黄氏大宗谱》卷四《大宗祠碑记》。
    [17]崇祯《古林黄氏大宗谱》卷一《谱宗祠·宗祠图引》。
    [18]根据乾隆《绩溪县志》卷五《祀典志·族祀》和道光《休宁县志》卷二十《氏族志·祠堂》所载祠堂资料统计。
    [19]乾隆《橙阳散志》卷八《舍宇志·祠堂》。
    [20]乾隆《绩溪县志》卷一《方舆志·风俗》。
    [21]《清乾隆五十六年孟冬月黟县西递乐输建造宗祠碑》,原碑现竖于安徽省黟县西递村口。
    [22](清)江绍莲:《橙阳散志》卷十《艺文志·重建賚成堂碑记》。
    [23]同治《黟县三志》卷十一《政事志·祠堂》。
    [24]根据同治《黟县三志》卷十一《政事志·祠堂》所列祠堂数字统计。
    [25]民国《旺川曹氏宗谱》卷一《旧序》。
    [26]民国《明经胡氏龙井派宗谱》卷八(一)《龙井宅坦前门相公派》。
    [27]嘉庆《南屏叶氏族谱》卷一《祠堂》。
    [28]万历《休宁范氏族谱·新安林塘范氏宗规序》。
    [29]雍正《江村洪氏家谱》卷十四《祠规》。
    参考文献:
    [1]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7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周绍泉,赵亚光校注.窦山公家议校注[M].合肥:黄山书社,1993.
    本文原载于《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