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民族异文还表现为将代人问事获好报这一基本情节同相关本土故事的串连复合上。在中国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如《娶亲三件礼》[25]就将“问事”同“寻宝”相串接,主人公出门是为了寻求用作聘礼的三件宝物,旅途中代人问事,获得的酬报正好是女方索要的那几样宝物。另有《青蛙讨媳妇》[26]和《旗里西天拜活佛》[27],将西天问佛祖的情节楔入神蛙丈夫和恶毒继母故事之中。《单行拜仙》[28]中特意设置“问三不问四”的规矩,强调主人公“先人后己”,“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崇高品格。还有《石崇求福》[29]和《范丹问佛》[30],将中国民间传说中最富有的石崇和最穷困的范丹这两个古人附会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所有这些,都是461型和中国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学传统相结合而绽开的新花,显现出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丰富意趣。 故事中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得以融合,同民间故事在传承中既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异性有关。故事学家发现,民间口头故事在广大时空背景上的流动遵循着一种“自我修正法则”[31],所谓自我修正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在变异时保留着它的核心母题和基本框架,“万变不离其宗”。“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32]这种两重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同而小异”。正是故事的这种特殊结构形态,使它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得以相容不悖。民间文学中也有对民族生活的附着力极强而难以广泛传播的体裁,如民歌。许多优秀的民间童话则以其开放性与包容性,构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的艺术财富。 “求好运”这个故事的巨大影响激起我们的深思遐想。“同舟共济,你好我好”,归根结底是这种潜在于人类心灵深处的美德与良知促成了它的世界性传播与生生不息。在地球村居民迈向又一个千年之际,愿这一闪光思想能够汇成世界经济文化生活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ntti Aame&Stith Thompson,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A Classification and Bibliography,1961,FFC NO184). [2]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文版,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刊行。 [3]蒂勒(Tille):《关于命运之子的童话》,原刊《民俗学协会杂志》第29卷(1919),中译文刊于《中国比较文学》1989年第2期。 [4]见《六度集经》卷五,吴康僧会译,载《大藏经》第三册。常任侠《佛经文学故事选》改题为《四姓害子》。 [5]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文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页。 [6]艾伯哈德(W·Eberhard):《近东和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中译文见周发祥编《中外比较文学译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艾氏所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文版于199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7]见《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49页。 [8]关敬吾:《运命谭——它的系统和分布》,日本成城大学民俗学研究所,1982年刊印。 [9]金荣华:《民间故事论集》,台北三民书店,1997年版。 [10]均见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1]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见常任侠选注:《佛经文学故事选》(改题为《四姓害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3]见常任侠选注:《佛经文学故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4]《佛本生故事选》,郭良鋆、黄宝生直接从巴利文原文译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5]如关敬吾:《运命谭》30页引印度“探求命运的男子”;金荣华:《民间故事论集》131页引印度“穷汉问神”故事。 [16]《国王与穷人》,梅富祥等译,载《山西民间文学》,1982年第4期。 [17]《男孩和国王》,云南贡山县棒打区藏族白树华讲述,彭义良等搜集整理,《山茶》,1985年第4期。 [18]《淌来儿》,《云南各族民间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9]《寻找太阳头发的小孩》,《山茶》,1982年第4期。 [20]见关敬吾:《运命谭》39页引述。 [21]《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文版第一卷第二分册354页,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 [22]见《河南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9一200页。 [24]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图书文献专刊(1998)。 [25]《娶亲三件礼》,《傈僳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6]《青蛙讨媳妇》,《白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7]《旗里西天拜活佛》,《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28]《单行拜仙》,《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堰市专辑,1981年编印。 [29]《石崇求福》,《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30]《范丹问佛》,《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四川卷》,中国ISBN中心,1998年版。 [31]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文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524页。 [32](俄)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转引自刘守华:《故事学纲要》,华中师大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页。 (本文刊于《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