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刘魁立: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2-4-27 记者 方筱筠 摄影 参加讨论

    台湾的民众携妈祖神像不断回到大陆来朝拜妈祖宫庙。最早的时候,大甲的宫庙镇澜宫顶着台湾法律的高压到大陆来拜谒妈祖,香火就又延续上了。妈祖信俗似乎有更为严格的制度,比如分灵制度。有时,要请妈祖的神像或者在不方便的时候就带一点妈祖庙的香灰,这样在新的地方建庙,这就有香火的延续了。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到莆田去考察。这里除了妈祖升天的湄洲岛外,还有一个贤良港,它是林家府邸的旧址所在地,是林默娘的出生地。我在这里遇到了五六位台湾妇女,她们是带着妈祖像来这里过年的。这些神像供在祖祠的妈祖像前,得到加持,就获得了更加充盈的“灵气”。再有就是回到祖祠、祖庙去朝觐。特别是从元宵节到三月二十三日之间,会选定日期,抬着妈祖神像进行绕境巡游。这种绕境巡游变成了一个非常令人神往的、非常壮观的民众大游行,其中还包含了很多、很丰富的民间游艺活动。
    今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不仅是莆田,在福建省的很多地方都举行了抬着神像游行的活动。广大民众载歌载舞沿大街小巷游行,还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非常热烈、非常壮观。今年我在贤良港,在妈祖出生的地方,看到台湾的许多学者和当地民众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台湾大甲镇澜宫每年也都举行妈祖绕境巡游,参与的人非常多,游行期间许多人会挤上前去抬一抬轿,沾沾“灵气”;还有很多人会跪在地上,让轿子从自己的头上、身上过去,这叫“钻轿底”。我在2010年在台考察期间,也曾有幸和社科院的几位教授一起,钻过轿底。我们和台湾的民众一起体验了台湾同胞那种虔诚崇敬妈祖的心情。
    记 者:请问这种巡游活动的意义何在?
    刘魁立:我觉得意义非常大,那就是当他们分灵以后,会怀念祖庙和祖祠。比如在台湾,以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为祖庭,从“湄洲岛祖庙”直接分灵去台的妈祖,就被大家称为“湄洲妈”;旧时泉州又称“温陵”,以泉州天后宫为祖庭,从泉州分灵去台的妈祖,就称为“温陵妈”;同安县旧称“银城”,“银同妈”即是从同安县分灵去台的妈祖;莆田和仙游古时称兴化,“兴化妈”则是从莆田和仙游分灵去台的。这样在实际上就把自己和自己的出生地,自己分灵的那个故土联系起来了,这种思乡的情感实际上是把两岸的民众联系在一起。此外,这种活动也促进了彼此的认同、群体的和谐。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里,大家好像变成了兄弟姐妹,互相照顾,这种对彼此的认同就变成了凝聚集体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因素。自然,对传统文化也会有更多的情感和关注。就像我参加的那次2010年妈祖绕境巡游,一共是6天7夜,一路行来,无论是否相识,都互相关照,免费就餐,各地都有流水席,各地的民间团体都会安排大家就餐,完全不必担心吃饭的问题。
    
    刘魁立教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记 者:我们知道福建的莆田市是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已成为福建的名片和莆田的形象。能否请您进一步谈谈莆田的妈祖信俗与台湾的妈祖祭祀活动的联系?
    刘魁立:两者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成立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大陆莆田登高一呼,台湾各宫庙纷纷响应。在台湾,妈祖的信众很多。非官方的统计占了所有居民的六成,大体上认为有1400万的人信仰妈祖。他们有这么庞大的人群信仰妈祖,他们会追根溯源到哪里呢?当然是莆田,当然是湄州岛,因为所有的妈祖都是从这里分灵过去的。当妈祖祭典宣布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时候,台湾的宫庙和广大的信众也都非常高兴。当我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把妈祖信俗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台湾的相关宫庙也签字表示赞同。后来成功了,他们就热烈庆祝、欢腾鼓舞,非常自豪。
    记 者: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这次在台湾考察了崇仁文教基金会主办的国学读经班,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父母亲认真地学习孔孟的经典故事和哲理,令人感动。在山东等地也主办了国学班、读经班等。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刘魁立:这次在台湾考察期间,我们到了很多地方,感受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些场面是让我特别受感动的。就像你说的读经活动,实际上就像古诗所说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当中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他们长大成人,就会身体力行。我们在崇正基金会还看了“孝亲”的一个小小的戏剧表演,这种表演那么朴实,没有任何的做作,就是把家里的事情拿到台上来重新展示一遍。由于它是那样的真实,所以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禁不住要流泪,要被感动。如果静静地想一想,我们会感觉到,在台湾,人们对于中华的传统文化是很关注的。这种关注,就是大家常说的血浓于水的一个侧面。归根到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靠文化来联系着的,这种文化的联系实际上是把我们的心拴在了一起。这就是读经活动特别使我们受感动的地方。
    此外,读经活动是把过去的一些经典,长期以来成为我们自己道德修养的一些范本拿出来恭读。时代的变化,会让我们赋予它新的理解、新的诠释。比如说,其中一个就是孝道。所谓孝道应该是家庭关系、伦理关系,是我们和我们所继承的前人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渠道。孝敬父母,实际上是孝敬我们的历史传统。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们做得确实有可取之处。
    现在,在大陆的一些地方也在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比如,在福建、山东、辽宁的若干地方也有这样的读经活动,其中有些活动台湾同胞也来参加。在共同主办的活动里面,像崇仁文教基金会等也做了一些工作。他们在台湾、在大陆还做了一些公益性的事业。比如,在1998年的水灾、在2008年四川的汶川大地震期间,他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些公益性援助活动实际上是体现了他们的道德情操,体现了他们读经所习得的道德理念。在民众有危难的时候,他们主动挺身而出。这当然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而这种社会资源的动员,甚至要比一些行政当局来得快,因为了解情况,又知道这些民众需要什么。比如帮助“孤儿”,他们一家精忠育幼院。这家育幼院把那些家里有困难的,或没人照料的,或孤儿接到院里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培养。育幼院姓郑的院长舍弃一切,自己出资办院,所有的成员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家都叫他“郑爸爸”。崇德基金会还办了光明仁爱之家敬老院,有几十位老人在那里,有的几乎始终卧床,不能行动,但会有“志工”在那里帮助他们,给他们医治,给他们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应该向这样一些为善事贡献力量的人表示敬意。这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我觉得这样会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动员和利用。
    记 者:这次中国社会科学网“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学术考察团进行了历时9天的台湾文化之行。能否请您谈谈这次文化之行的感受?
    刘魁立:这次到台湾,感受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没有语言障碍,但这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共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我们有几千年的共同的文化积淀,几十年的隔阂算得了什么?这种传统文化对两岸的民众来说,成为了使我们永远不能分离的、非常重要的核心因素。因此,这一次传统文化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到之处,大家都是那么热情的来接待我们,使我们真的感觉到是到了自己的家,台湾同胞也真地感觉到我们是亲人。台湾同胞到大陆访问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两岸学者在一起开会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彼此切磋无话不谈,对来自台湾的学者,我们觉得真的就像是兄弟交往。此外,还有一点感受,就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着和平,向往着幸福。所以现在提出关注民生的时候,我们彼此之间就更应该为两岸共同的福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努力奋进。这一次考察收获很多,感触很多。到现在我还沉浸在这样一种情绪当中,许多感性的东西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升华、变成工作中的动力。我想今后会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
    记 者:好的,再次感谢刘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