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传统、形式和诗歌结构》:译者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2-03-2 阿地里·居玛吐尔 参加讨论

    经过四年多的时间,本书终于得以翻译完成并即将付梓出版,本人也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的确,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翻译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其中的苦辛,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本书是一部同行学者深深期待的,十分厚重而严肃的学术著作,作者也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学术大家。因此,在这里对这部著作和作者,以及本书的翻译过程做一点说明是必要的。首先,对于这本书,我想说两句。从这本书的题目中,我们便可一目了然,这本书是研究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传统的形式、结构的专著。作者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传统文类、史诗类型、程式句法和史诗的产生、发展、变异过程中史诗歌手的作用,歌手的表演、记忆以及他们对于史诗“表演中的创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而且从微观的个案中寻找突厥语民族史诗传统的特点和规律。
    众所周知,英雄史诗是突厥语族各民族文化遗产当中最引人瞩目的部分。其中,《乌古斯汗》、《先祖阔尔库特书》、《玛纳斯》、《阿勒帕米西》、《呙尔奥格里/阔尔奥格里》、《阔布兰德》、《艾尔托什图克》、《轻铁木尔》、《库尔曼别克》、《少年阔孜与巴彦美人》、《吉别克姑娘》等都已成为世界性研究课题,在很多国家都有学者进行研究。由于突厥语族民族在语言上属于同一个语族(即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彼此有过长期的交往和联系,具有复杂的渊源关系,而且许多古代部落或部族,如乌古斯、乌孙以及奈曼、钦察(克普恰克)等古代不足都不同程度地分别融入各个现代突厥语民族当中,成为他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突厥语族民族的史诗各具特色,具有丰富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很多共性和相似之处。
    中亚突厥语族民族民间英雄史诗的传承发展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显著特点。第一是数量众多,结构丰富多样,大致计算也有300余部。第二是流传地域广泛,传承途径复杂。很多十分重要的英雄是作品,诸如《呙尔奥格里/阔尔奥格里》、《阿勒帕米西》、《艾尔托什图克》、《阔布兰德》、《吉别克姑娘》等史诗都在不同的地域、多个民族中同时得以流传。第三是由于中亚的特殊地理位置,阿尔泰语系民族突厥语族民族和印欧语系民族相互混杂,许多民间艺人都具有双重或多种语言身份,因此像《呙尔奥格里》(或《阔尔奥格里》)等史诗便出现了在多个民族中以不同的语言形式流传的现象。它不仅在属于突厥语族民族的乌兹别克、维吾尔、阿塞拜疆、土耳其、吉尔吉斯、哈萨克、土库曼等民族中流传,而且还在塔吉克、库尔德以及亚美尼亚等西亚英欧语系民族中流传。第四是在多文化交流融合的语境下,中亚突厥语族民族借鉴、吸收并融合了诸如伊朗语族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中流传的史诗和神话传说,尤其是《列王纪(王书)》、《先知传》并将其同自己的史诗传统融合在一起,形成和发展出了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变体和作品,丰富了自己的民间英雄史诗的内容和题材。比如中亚以及我国的维吾尔、乌兹别克、哈萨克等许多突厥语族民族中都流传有关于英雄茹斯塔姆(Rustam)、杰姆西德(Jamshid)、伊斯坎德尔(Iskandr)的史诗作品,而这都是波斯神话中的战神以及古代诗人菲尔多希编纂的《列王纪(王书)》中的英雄人物。这给我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要想在这个由多种语言、多种文化背景所构成的复杂而庞大的传统中探寻并作出科学的判断和研究,绝非一般学者所能够胜任。本书作者卡尔·赖希尔教授却做到了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为世界是史学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他的这种科学探索精神一定会激发勇于探索的后来者继续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断开拓,继续探索。
    对于卡尔·赖希尔教授的学术造诣和他在世界史诗学界的地位,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口头诗学的领军人物约翰· 迈尔斯· 弗里教授在本书英文版序言中已经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见本书英文版主编序言)。作为译者,我只想稍许做一些补充。正如弗里教授所言,卡尔·赖希尔教授毫无疑问是目前世界上在突厥语民族英雄史诗研究方面的最具影响的学者。他在突厥语史诗以及口头诗学研究方面的成就早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得到认可,这一点可以从本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当中,比如本书英文版于1992年作为由约翰· 迈尔斯· 弗里教授主编的“阿尔伯特·贝茨·洛德口头传统研究丛书”之一在美国出版后很快便成为世界史诗学界,尤其是突厥语民族史诗研究的必读书,并被翻译成土耳其文(2002年)和俄文(2009年)出版。他在口头诗学以及突厥语民族民间文学,尤其在史诗研究方面的成就除了本书之外,还有《歌唱过去:突厥语民族和中世纪英雄史诗,神话和诗学(Singing the Past: Turkic and Medieval Heroic Poetry. Myth and Poetics)》,2000年;《口头史诗:表演与音乐(The Oral Epic: Performance and Music)》,(主编)“音乐文化研究丛书,”第12卷, 2000年;译注本乌兹别克英雄史诗《阿勒帕米西(Alpomish)》,2001年;译注本乌兹别克英雄史诗《绕仙(Raw?an)》,1985年;译注本卡拉卡勒帕克英雄史诗《叶迪盖(Edige)》,2007年以及《乌兹别克及卡拉卡勒帕克史诗歌手的口头传统和演唱(Oral Tradi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Uzbek and Karakalpak Epic Singers)》,1985年;《乌兹别克史诗:传统及诗歌句法(Uzbek Epic Poetry: Tradition and Poetic Diction)》,1989年;《哈萨克史诗的程式句法(Formulaic Diction in Kazakh Epic Poetry)》,1989年;《<玛纳斯>史诗传播中的变异性和稳定性(Variation and Stabilit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Manas)》等论著。此外,他还翻译有《乌兹别克民间故事集》、《维吾尔民间故事集》、《土库曼民间故事集》、《卡拉卡勒帕克民间故事集》、《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集》等民间故事集。他虽然在突厥语民族英雄史诗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完全是出于他本人的爱好,其实,他的老本行却在中古英语教学与研究方面,其博士学位论文即题为《中世纪英语宗教诗歌》(1973年),此后他在这一领域亦有很深的造诣和杰出成就,在此不必赘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