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与注释: ⑴海宁《安化王氏宗谱》:王又曾(1706-1762),系海宁安化王氏后裔。祖辈自硖石迁梅里。清乾隆十六年召试一等,赐举人。十九年(1754)进士,官礼部主事,不久以病辞归。其为人性格豪放,诗歌多题景物,艺术上取法广泛而能融会变化,自成一家,为秀水派重要诗人。工书法,好音律,酷爱盐官古曲。 尖山:在海宁黄湾镇; 紫薇:山名,在海宁市区。 ⑵陈鱣著《新阪土风》广陵书社出版《中国风土志丛刊》 ⑶海宁市政协文史委编《海宁世家》2011年1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⑷阿啦:海宁土话,指我们、自己。 ⑸陈宰《海宁皮影戏与盐曲》刊《戏文》2005年第三期 ⑹参阅《海盐腔的渊源》刊载《海盐腔研究论文集》2004年学林出版社 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一第31页、卷八第269页。 ⑻陈宰《海宁皮影戏与盐曲》刊《戏文》2005年第三期 ⑼陈定謇《海盐腔创始人考辨》刊载《艺术百家》1994年第二期 ⑽平湖《广陈镇志》:“姚桐寿传”。 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 ⑾《钦定四库全书》“集部”记载:“张鎡”。 ⑿马氏《道古楼诗存》卷二。 ⒀清祝光绶纂修《海昌祝氏重修宗谱》。 ⒁翁公友《海宁戏曲史•海宁皮影戏》。1993年海宁市志办编印。。 ⒂翁公友《海宁戏曲史•海宁兴宫》。1993年海宁市志办编印 ⒃参阅朱关良:《神歌书研究》:旧时是常见于因婚庆、弥月、寿诞、了愿等举行的赕佛仪式,主持仪式者,在海盐,自称“传香人”, 民间叫“骚子先生”、“ 烧纸先生”, 唱的称“骚子歌”, 脚本称“骚子文书”。而在海宁,叫“赕佛先生” 或“双嘴先生”( 夸他诙谐、滑稽,寓教于乐), 演唱内容:一,赞神歌,二,唱当地的轶闻趣事。是赕佛先生敬神仪式结束后,演唱的余兴节目,唱的都用乡音土白,通俗易懂,故民间称“桑梓先生”。 一人演唱,无专门乐队,由户主另请鼓手充当、凑趣。“桑梓先生” 应归属于民间曲艺。他在历代士大夫眼中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 的“九流三教”, 不能进入仕宦豪门的“曲会雅集”。 ⒄杨惠玲:《昆曲家班研究》刊载《艺术百家》2004年第3期 ⒅朱关良:《潮乡度曲唱兴宫》刊载《戏文》1999年第1期。 ⒆翁公友:《海宁戏曲史•海宁兴宫》。1993年海宁市志办编印。 ⒇庄一拂:《略论嘉兴的“兴工”》,嘉兴市文化局《戏曲志》编辑室编《戏曲志资料》。 [21]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1999年11月第50页。 (本文原载: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海宁名人》2015年第二期;《昆曲之友》2015年第4期,图片等请参见纸质媒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