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邢成举 代利娟]为风水文化“正名”(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博览群书》2011年05月0 邢成举 代利娟 参加讨论

    地域是保持风水信仰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作者看来,风水流派意识在民间走向模糊化的趋势,说明风水本身已经转化为一种普遍性的民俗信仰或民俗知识,成为近世以来乡土社会一股重要的文化整合力量和区域认同意识的文化象征催化,从而突显了中国的神灵祭祀传统的惊人渗透力。作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走向民俗化和仪式化的风水信仰上,对风水知识、观念为乡土社会所承认、接受并转变为民俗信仰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福建风水文化--评陈进国著〈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侯杰、刘宇聪著,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06 年3 期,P152)这方面的论述是跳出个人心理层面,将风水放在一个大的地域社会中去思考的结果。
    信仰需要足够的空间,而风水流派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扩大了的地域信仰圈。地域信仰圈的存在使得民众在风水事象中体认价值和发掘意义更为有效和稳定。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地域信仰圈的存在,风水作为一种信仰可以给民众提供的意义就会不断地受到科学性话语和现代性话语的冲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民众价值迷乱和无所适从等。所以一个足够广泛的地域是保持风水信仰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风水事象)经过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吉凶禁忌的民俗事象,由于它反复地强化了人们的禁忌行为、时空观念与宇宙论之间的内在的连锁关系,也不可能伴随着乡土社会的急剧变迁或现代意识形态话语的猛烈冲击而变成一种苟延残喘的文化现象。(P309)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理解风水知识和习俗转化为风水信仰的过程呢?作者也给我们提供了完整和深刻的理解框架:风水知识、观念为民间社会所承认、接受并转变为民俗信仰的过程,乃是一种价值转换及意义生成的过程。首先,它应该是一种“位序转变”的纵向过程,其核心的价值观念或文化规范逐渐下降到民间的社会生活之中,并得到经验性的实证、模式化的演练,从而为大众广为默认或认同。这种民间化通常也意味着在地化、通俗化。其次,这也有可能是一种“平位调换”的横向过程,即从“化民俗”到“民俗化”的经历中,又与其他类型的信仰或已化的民俗互通、互化。乡土社会将原本是选择死者葬地和生者居住地的风水习俗,转而投射到婚嫁礼俗和岁时节庆的“游龙”、“搬龙”习俗之中。(P274-275) 一定意义上说,风水信仰在整个中国社会的泛滥,一方面是风水知识、观念“内敛化”与“外在化”的矛盾运动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古老的祭祀传统、鬼神观念、祖先崇拜与地方意识良性互动的自然结果。因为任何有关风水的一般性知识、观念和信仰要成功地扎根于民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民俗化、在地化的过程,成为特定族群自我文化记忆和社会认同意识的一部分。(P398-399) 这里,作者对风水信仰兴盛原因的进一步解释使我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到,风水是与祭祀、祖先崇拜以及天地宇宙观念紧密结合起来的。
    信仰带有的实用性不独是中国宗教的特征
    其实,风水信仰不仅仅是在家族的历史发展中为个体提供了意义的载体和价值链条的建构,它还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对社会性价值的追求和个人层面成功意义上的追索空间。作者在书中是这样表述的:
    如何在或公或私的风水操弄中理性地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构成一切信仰心态的基础。乡土社会中各种实用和功利性的风水活动,其实隐藏着基层民众和精英对于寻找和把握向上的社会流动机会的理想预设。(P589)
    其实信仰带有的实用性不独是中国宗教的特征,在世界其他宗教中也有体现。实用性是信仰的基础,其升华后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体验。
    我们发现,随着近世家族制度和保甲制度在乡土社会的有机混合,风水观念、信仰也已成为一种“文化酵母”,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链”,使乡土社会秩序不断地处于“破坏- 整合”两种既矛盾又互补的紧张状态中。事实上,风水观念的“深耕化”所制造的这种相对的向力关系,恰是乡土社会之所以深具活力的文化因素之一。在这种“文化表演”的过程中,乡族势力及相应的制度设定进一步获得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乡土社会秩序也因这种文化推力而维持了一种动态的平衡。(P621)这里的论述使我们理解,为什么在风水观念很强的地区没有什么明显的“农村伦理性危机”,而缺乏风水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地方则出现了明显的伦理性危机--传统孝道急剧衰落、从事性服务行业的女性大量增加等。其实风水信仰不仅仅为村庄中的个人提供了意义和价值,还为整个村庄的发展和维系提供了一套有力的规范和意义生发机制。正是如此,我们在深信风水的村庄中发现了农村的活力而不是村民对村庄的逃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