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陆建德]世博会:一百五十年的回顾(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华读书报》2010年12月 陆建德 参加讨论

    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也称巴拿马世博会(因巴拿马运河在1914年夏通航,故名)。这届世博会给新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政府提供了一次重塑国际形象的机会。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顾及世博会,而且美国享有巴拿马运河经营控制权,也引起欧洲人不满。中美两国在战争初期都是中立国,在多数欧洲国家缺席的情况下,中国参展就显得比较重要(就像1984年参加奥运),美国方面自然也会投桃报李。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达两千多吨的各类产品参展,千余种获奖,在参展31国中居于首位。其实这些奖牌的意义并不大,不值得炫耀。丝绣“耶稣冠荆像”是上海一位女士的作品,作者为这幅肖像亲自染色丝一百余种,耗时一年多才完成。作品得到一些好评,也是与讨好基督教有关。此后,由于抗战等原因中国参加世博会变得不大现实。如果国民党政府在失地后再与日本在同一场所参加活动,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势必有损国家尊严。
    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上展出的基本上都是中国建筑风格、土特产和工艺美术品。凡是到过世博会的中国人,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间人士,都为中国展品的一成不变感到惭愧。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大家庭,并把每一次世博会视为展示自己成就的良机。1982年,久违世博会的中国出现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什维尔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依然以古董和工艺品为主,还增加了长城城砖和出土的兵马俑、战车。这种自我定位反而加固了海外关于中国的刻板形象。
    在清末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员中,端方的思想是十分开明的。他就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积极筹办首届国内博览会。江南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应是首选之地。端方想借这种“赛会”“输入国民知识之新机,渐化工艺窳败之旧习”。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届商品博览会。然而,北京的中央政府丝毫没有能力支持赛会,而很多参展者也贪图乘机贩运商品的便利。令人叹息的是促成这次赛会的端方却在1911年被乱军杀害。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由世博会的边缘陪客一变而为主办者。就像北京奥运会部分改变了北京居民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上海世博会应该也会提高上海市民的文明素质。缺乏公德和文明素质、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城市居民将注定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终其一生。上海市有关部门在两年前出版发行《上海迎世博市民读本》,其最终目标是借举办世博之机建设一个人人自觉遵守公德、助人为乐、相互礼让、相互关爱的文明社会。这种自身素质的提高将是这届世博会留下的最可贵的财产。
    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世博会终于闭幕了,但是中国馆将续展半年,参观者仍可看到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和国宝级文物秦陵1号铜车马。读到这样的消息,不免要感叹一番。与19世纪那些伟大的世博会相比,我们能够骄傲地拿出来展示的高科技发明创造还是偏少了,于是考古发现和电子屏幕上的古代绘画成了我们的安慰。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是绚丽的大场面,或许我们的大众美学依然有点排斥“小也是美”(small is beautiful)的观念。既然如此,城市生活中无数真正重要的细节受到忽视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这次世博会能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习惯和办事方式的认识,并促成一些改变,那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有了踏实细致的作风,即使不办世博会,也会有很多海外人士像19世纪的日本人到维也纳和费城那样到中国来参观取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