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柳冬妩]村里的童年越来越少(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柳冬妩 参加讨论

    成长的痛
    喂养着村里孩子
    远在异乡的母亲
    听见了故乡哭泣
    听见了故乡喊叫
    那哭泣和喊叫的作者
    非她女儿莫属
    女儿独自一人活在村子
    晚上要上厕所
    只能憋着
    小小心灵害怕上厕所
    没有母亲在身边
    深夜里就没有光明照耀她
    女孩子的悄悄话
    有的只能向母亲说
    现在有的话
    只能烂在心里
    烂成心中泪
    泪水不能流出来
    才叫做痛
    才叫做苦
    ——《痛着成长》
    时空之外,别无他物,唯在其间,才是切实的生活。失去家园的感觉对于打工者来说,对他们的留守孩子来说,都是双重的:地理上和时间上的。痛着成长和时间密切相关。上厕所和憋尿不过是最为普通的生活细节,却无形中被赋予了寓意。它们构成了成长的一切。在这里,成长由一连串的动作和事件构成。这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和事件一旦具有了时间的意义,它们的出现和消失就不再是孤立的了,而由此引发的一连串情绪和思索也就变得合乎情理。源于这种“痛着成长”带来变化的哭泣和喊叫,其震撼力远远超出了悲伤,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
    村庄力气好大
    几乎把所有年轻父母
    都扔到千里之外
    变成工厂
    变成流汗的机器
    留下孩子
    长成孤独模样
    不少童年
    自己陪自己聊天
    自己陪自己睡觉,做梦
    一个孩子要把自己变成两个人……
    成长才有伙伴才有亲情
    一个人哭一个人笑
    要把一句话变成一千里长
    才能在电话里摸到父母耳朵
    ——《自己陪自己长大》
    “留守儿童”孤独地留在乡村,少有依靠。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成孤独模样”。乡村在显示故乡的意义方面,越来越虚弱,它兀自沉溺于孤独地倾诉。亲情缺失之下,内心的孤独与创伤,使很多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害羞、不善于表达的自闭倾向。监护权的缺失,使得他们缺少监管,在他们和外界一些不良影响之间缺少一道保护的屏障,使得他们过早地面对成人世界的****和暴力,“怪兽比父母靠孩子的心灵靠得更近”。他们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进城,在物质上或许会有所改观,但是,如果物质上的积累是以孩子精神上、情感上的荒漠化为代价,换句话说,物质上的富足是以孩子的精神的贫困换来的,那么,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过大?有点得不偿失?亲情和家教的双层缺失给这些幼小心灵带来的损害,他们的精神的、道德的、情感的要素究竟流失了多少,还是一个有待时间去揭开的谜底,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因素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隐患,也有待于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展示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