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抄本与原碑差异甚大,只能当作马子的言说看待。据他本人称,碑文内容曾听父辈口头阐释过,大意是:光绪三年,通天二郎从树上掉下摔死,右石村民就用一个柳枝编的容器把尸首送回卫家坡。就在其家人为之停灵而未下葬时,右石村这边就有马子出口唱了神歌:“娄山苍苍,汾水洋洋,凯歌神洲,名扬千秋……”即碑文所镌残歌。 他还告诉我碑文未详的马子信息:出口的马子是该村洪亲善、罗喜德二人,唱神歌以洪亲善为主,出口地点就在坠亡柳树附近;并称,此歌六十岁以上的人都会唱,歌词无甚重要含义,主要在于神性的展现,因唱歌是马子通神的表现之一。罗金柴认为:“这歌就是二郎唱出来的,就是人家说的话。当时他才十二岁,唱了这歌,人就知道他成了神了。他没上过学怎么会这个?”[13] 作为信仰空间的庙宇落成,标志着该信仰的正式确立——人们并不将此事看作偶发性的异常事件,而是着手准备采取长期持续的信仰行动,并为此投资。尽管碑文和罗金柴对此一过程的阐释略有参差,但两者提供的所有信息均指向灵验事件。在此,灵验原则是第一位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灵验事件的推动者——马子。地方性神灵的建构是许多因素综合运作的过程[14],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在特殊情境下代神立言的马子。 在当地人演述的通天二郎身世传说文本中,尽管细节有出入,但初次显灵都是由马子完成确认的;马子出口宣告新神灵诞生的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他们是诱导信仰发生的关键人物。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马子具有向人们传递神界消息的职能,这对于当地人是熟知的常识。此后,传说中的各项情节单元,也大多由马子首先进行选择或创造性倡言;正因马子的叙说、宣传,才会使集体心理保持合拍,从而落实建庙、塑像等行为,完成从观念到实践的关键步骤,最后在地方民众心里真正确立通天二郎的神灵品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