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交流活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是两者服饰审美的相似性。和傈僳族一样,不同地区的萨米衣服的颜色和式样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地区妇女的衣裙是用煮过的羊毛制成的,腰间系带,并饰有彩色的条纹和丝带,有些人在肩上围着彩色的披肩,有些人戴着高高的皮帽子。女性传统服装上装饰着美丽的金银别针和叮当作响的银质、铜质的硬币或圆盘。她们佩带的珠宝就是这些叮当作响的小圆环。萨米男子穿着短短的束腰上衣,也在腰间系带,有的人还戴着顶部带蓝色的有四个尖角的帽子。其服饰的基本色调是以蓝(深蓝、湖蓝和天蓝色)、红、黄3种鲜艳夺目的色彩相搭配,上衣多为深蓝和天蓝色,领口、前襟、肩部、袖口和下摆都镶有金黄和大红两色相间的花边。傈僳族服饰亦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而略有差别。传统傈僳族服饰都比较简朴,男女一般都穿自织自制的麻布衣服,麻布有白色和青蓝色两种,有的还刺绣各种比较简单的花纹,与萨米族依靠现实环境发挥聪明才智抵御风寒的审美心理相同,服饰制作与审美源于自然界存在之物质。傈僳女性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裙装,上着短衫,下穿长及脚踝的裙。短衫圆领对襟,无纽扣,长及腰间,袖口上镶上各种颜色的花边。另一种为裤装,上穿短衫,下穿裤子,裤子外面前后系有小围裙,辅以各色花边。妇女喜佩头饰、胸饰、项圈,多用珊瑚、玛瑙、海贝串成。傈僳族女性身着浅蓝、深绿颜色的短衫夹袄,袖口和衣服脚边均镶有红、绿、白、黄等相间的花纹,胸前还挂有银、铜等金属制成的叮当作响的胸饰,颜色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点也与萨米人女性服饰相似。傈僳族男子服饰简单朴素,一般为无领长衫,衣长至膝盖下,对襟无纽扣,穿时将左衣襟拉压在右襟上,系一条腰带,下穿短裤。一部分地区的男子,小腿打有绑腿。头上打有红、黑、白色的包头,肩挎长刀,既作装饰,又作防身武器,显得英姿、威武。萨米人和傈僳人对颜色有着一致的偏好,钟情于蓝色、红色和黄色,服装袖口、领边、脚边的装饰常用几种花边和颜色装饰,煞是鲜艳耀眼,甚至两族妇女都喜欢银、铜装饰品,胸前都喜欢挂叮当作响的银、铜圈,只不过傈僳族妇女胸前的装饰品做工更复杂、更大气一些。当黄皮肤、黑头发、高颧骨的北欧萨米族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来到中国,如果不是特别介绍,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就是异邦人。依靠自然的生活习性与服饰审美的相似性把文化交流的亲近感彰显得淋漓尽致,这是交流存续、发展的内在因素。 三、风俗习惯与历史传承模式的相似性 萨米族和傈僳族都是爱唱歌的民族。从传统上讲,萨米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萨米人在现实中使用绘画、雕刻、讲故事和唱歌来代替文字,现代的艺术家依然还以“约依克”的歌曲演唱形式来歌颂人物、事件和大自然,并作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唱述本民族起源和传说、生活和情感,口耳相传,历史悠久,涉及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信仰背景等。傈僳族虽有一定的文字,但没有形成系统普及开来,对祖先历史、神话传说、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均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承,这与萨米族是一致的。萨米人在婚礼和葬礼场合才唱“约依克”,有时还会唱“约依克”给心上人和竞争对手听,看谁的“约依克”唱得更巧妙、更甜美或者更加感情充沛。傈僳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遇事而歌,无论是逢年过节,喜庆丰收,举行婚礼,各种集会,他们都会一展歌喉,引吭高歌,唱出美妙歌声。傈僳族婚礼是歌声的海洋,而处在热恋中的傈僳族男女,更是唱歌的高手。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为媒,互相试探,倾诉爱慕之情,那些直白、热辣辣地表达爱情的歌词,是傈僳族歌曲中的精华,傈僳语称为“约叶”。由此而知,萨米族和傈僳族都有引吭高歌叙述本民族历史、命运、前途、生活等习俗,口耳相承是其共同模式,但是过去由于萨米族受到严重的歧视,政府强令他们适应所在国的主流社会,严禁他们讲自己民族的语言、信仰自己的原始宗教,萨米族文化逐渐消失,直到近年来才又重新得到重视并发扬。值得注意的是,在婚礼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场合,萨米族与傈僳族信教群众,每个人都会穿上自己最好的传统服装,在教堂举行婚礼之后,接着又举行可能会持续数天的聚会,尽情享受美酒佳肴,跳舞谈天,唱歌对歌,尽情欢乐。既重视本民族婚礼习俗,又遵从宗教信仰。可见,萨米族和傈僳族不仅能即兴而歌,表达传统和现代相融的情感和心声,而且他们的生活和习俗融合了自然情怀、原始信仰和基督教精神,有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相似性,这种文化认同是交流成功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