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刘锡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谣(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学博客 刘锡诚 参加讨论

    二、革命歌谣——革命时代的烦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谣的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十年土地革命和几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而且在于它是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颂歌。
    革命歌谣与一般所说的传统歌谣,即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前产生或资产阶极民主革命开始以后产生而反映了一般社会生活的歌谣不同,在革命歌谣中再也找不到由于无力反抗旧的社会制度而表现出来的忧郁、哀怨甚至伤感的调子,再也找不到历史所决定的农民的分散性、落后性的反映,相反地,我们在革命歌谣中看到它的革命内容和觉醒了的无产阶级的阶级仪式与阶极自觉,看到它的强烈的战斗性和在无产阶级颁导下的农民的革命性和革命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
    他们唱道:
    房屋烧了呀盖起茅房,
    茅房烧了呀飘流山岗,
    掩埋了尸骸呀硬着心畅,
    放下锄头呀拿起刀枪。
    这样的歌谣表现出革命的人民卑视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坚信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虽然革命当时还处在“星星之火”的阶段,然而劳动人民却确信未来胜利是属于他们的,因而他们也就不惜任何代价地、前赴后继地保卫革命。自己的同志牺牲了,自己的家园被烧毁了,他们掩埋了同伴,仍然勇往直前地参加到战斗中去里!他们所以这样坚定不移、这样乐观,正是因为他认识到了革命的本质,他们说“工农群众团桔起,反动跳天奈我何l”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无往而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从未因暂时的、局部的挫折而失掉信心。他们的光辉形象和不屈性格,恰如歌谣中所写的:
    莫须怨来莫须愁,
    自有风光在前头,
    革命成功分田地,
    烂屋烧掉起洋楼。
    从这些民歌中我们看到了民歌史上所未见的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尖锐的战斗性。
    革命歌谣的乐观主义,最解明地反映在当时红军的战士歌谣上。一首表现战士生活的歌谣是这样的:
    一根竹子大又长.
    通开竹节把米装,
    烤上一夜焖星火,
    掏出白饭喷喷香。
    葛条缚在树杈上,
    上铺稻草松枝枝,
    动一下来晃三晃,
    一夜睡到大天亮。
    当时的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的生活是紧张而又艰苦的,但是战士们的精神生活又是那样丰富、多样、愉快.、乐观,他们蔑视敌人,蔑视困难,虽然他们置身在烽烟弥漫的战争环境里,然而却像驻扎在星斗满天的野营里一样:用竹筒焖饭,香甜而可口;在树杈上睡觉,舒适而愉快。
    红军的乐观主义,是革命歌谣的乐观主义的源泉,而革命的乐观主义则来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有的人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表现了恐怖乃至失望的悲观情褚,可是毛主席从这种暂时的现象中引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的结论。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反映在艺术上,就出现了最初的革命浪漫主义,而革命歌谣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批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在义相桔合的艺术作品。
    革命歌谣所以是乐观主义的,还因为它对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的社会制度的歌烦。不少歌谣歌颂了新生活,歌唱了中国共产党。有一首洪湖湘鄂西根据地的歌谣,感情是极为真挚动人的:
    高山石岩是我房,
    青枝椽叶是我床,
    红苔葛根是我粮,
    共产党是我亲爷娘。
    又如:
    洪湖的水亮又亮,
    洪湖的渔民细思量,
    行船全靠舵拿稳,
    翻身要靠共产党。
    又如:
    爷在娘在莫如共产党在,
    爷亲娘亲莫如毛主席亲。
    这些歌谣中包容了多么丰富、多么深挚的阶叙感情呀!在这里,他们已经认识到:所以能掀起空前巨大的革命浪潮,劳动人民所以有了顶天立地的、推翻封建统治的伟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是因为有“共产党来把路引”。他们跟着党走的坚定意志,正像民歌所说的:“‘乌鸦要叫尽它叫,风吹竹子尽它摇描,决心跟着共产党,踩不断的铁索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