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探访“非遗”油纸伞传人毕六福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新闻网 2016年06月17日 邹立杨 摄影/图 参加讨论

    
    油纸伞
    
    油纸伞传人毕六福正在为油纸伞上色。
    中新网泸州6月17日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17日,记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近距离感受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毕六福的风采。
    “我们家祖辈都在做油纸伞,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毕六福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制作油纸伞一边对记者说,他的父母那时都是分水油纸伞厂的工人,在从小耳濡目染下,他小小年纪便能制作精美的油纸伞了。“制作一把伞,须经锯托、穿纹、网边、绘画、印刷、糊纸、扎工、晃油、箍烤等90多道工序,并用当地桐子经特殊熬制的熟桐油浸泡,使用上百种古老的传统工具才能制作完成。”毕六福的脸上闪耀着自豪的光芒。
    虽然毕六福早就掌握了油纸伞制作技术,但他父母却并不支持他做油纸伞。“我爸那个时候特别反对我做油纸伞,经济效益太差了,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传承。”但凭借对油纸伞的热爱,毕六福仍然义无反顾接手了当时濒临倒闭的伞厂,同时,为保住传统,在桐油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坚持使用桐油。毕六福说:“那个时候真的太艰苦了,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不赚钱的手艺,会手艺的又都是些老人,伞厂开出的工资也仅仅能够糊口。只有咬牙坚持,总不能让这门传承了几百年的手艺断在我的手上。”
    “我和老毕结婚到现在也30多年了,看着他一步步咬牙坚持过来的。布伞成本低也比较耐用,卖得非常好,对油纸伞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直到2008年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些名气,生活才渐渐有了些改善。”毕六福的妻子陈元香说,她在毕六福的熏陶下也掌握了油纸伞的制作方法,现在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在制伞的过程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这门艺术能够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现在有很多人在我这里学手艺,但真正能够学成的十不存三。”毕六福说,油纸伞虽然在他的坚持下有了些名气,但靠着这个想要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要耐得住清贫,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有趣的是,毕六福虽然一门心思想要把油纸伞这门工艺传承下去,但面对自己三代单传的儿子,他最初的想法却和他父亲一样。“当时儿子想传承这门手艺,其实我很反对,我想一个堂堂大学毕业生,怎么能干这门我一个初中毕业生都会干的手艺。”但在儿子的坚持下,毕六福也渐渐接受了儿子的想法,把一身技艺倾囊相授,使儿子成为了油纸伞第7代传人。
    “现在我儿子又为油纸伞注入了新的时尚元素,让油纸伞的伞面图案更加时尚,还利用网络平台销售油纸伞,还卖到了国外。”毕六福自豪地说,他相信通过他和儿子的努力,一定会让油纸伞发扬光大(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