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学者中,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王秋桂与胡万川两位,也是对台湾民间文学有卓越贡献的学者。王秋桂教授偕陈庆浩先生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集》40册,王先生又主编《民俗曲艺》刊物与丛书一百数十本。胡万川教授从1992年开始“抢救民间文学”,带领年轻人采取台中、台南、诸县的故事、歌谣,出版了《台中县民间文学集》、《台湾的歌谣选集》和《民间文学工作手册》等。这些在过伟的《台湾民间文学》中都作了具体介绍。 本书“下编”为“中青年学者”,8章介绍了19位学者,浓墨重彩地专章介绍高山族布农学者达西乌拉弯·毕马(汉名田哲益)的高山族民间文化(含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研究、汉族学者张百蓉对高雄市高山族民间文学、刘育玲对赛德人、陈慧珣对泰雅人、吴姝嫱对赛夏人、曾琼仪对雅美人等支系民间故事调查研究的专著。还介绍了陈劲榛、许端容、刘秀美、蔡春雅、蔡丽云、朱传芳等对台湾本岛民间文学的采录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国文化大学陈劲榛教授、中正大学与成功大学陈益源教授在民间文学教学与研究中的成就。过伟目前没有可能去研究《台湾民间文学采录研究史》,但他通过评价陈益源和胡万川两位教授研究台湾民间文学采录研究历史的篇章,巧妙地间接地写了这一部分“史”。此书还介绍了洪敏聪、姜佩君对澎湖列岛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此书还介绍了唐蕙韵的《金门民间故事研究》、林修澈、黄秀平的《蒙古民间文学》、鹿忆鹿的《傣族叙事诗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等著作。由书中具体介绍的中青年学者的众多的论著、博士论文、采录成果看,他们都有丰富的民间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根底,并且注意掌握运用最新的民俗文化理论与方法,作出了新的可喜的贡献,读之使人看到台湾民间文学研究、教学和采录、出版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灿烂的。《台湾民间文学》是“珍贵的海峡两岸第一部”,架起“海峡两岸文化之桥”,确实是非常宝贵的学术成果,在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中,特别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后,引起海峡两岸学者关注。金荣华先生说:“书,印得大气。插了不少民俗照片,也有许多学者肖像,台湾学者和过伟的合影,实证过伟和台湾学者的学术交流。”王秋桂先生说:“谢谢你们为台湾民间文学的研究做一个总的整理。”朱介凡先生说:“《台湾民间文学》甚宏富。弟台(称过伟)治学之勤,著述之丰盛,两岸,少人可及。” 大陆学者冯骥才先生致函过伟:“为您高兴,也很钦佩您。”白庚胜先生说:“真为您的博学、拼命三郎精神所感动。”上海文艺出版社徐华龙先生说:“我是本书的责任编辑,也可说是‘第一读者’。本书是中国大陆第一次研究台湾民间文学方面的著作,新搭建在海峡上的一座文化桥梁。本书稿的价值:一是第一次完整梳理了台湾民间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没有接触过或者不了解台湾民间文化方面情况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很难得的一本书。二是《台湾民间文学》的出现,也就把整个中国民间文学的面貌展现给了世人,而不再缺少台湾这样一个地区的民间文学概况的介绍。三是本书把握民间文学的论述方面很有分寸感。没有孤立地看待台湾民间文学,而在整个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谈台湾的民间文学情况。在描述台湾民间文学的同时,更将这些民间文学现象放置在整个民俗文化的大背景下,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叙述,客观地真实地介绍,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四是虽是多人著作,但也能够很好地进行事前的分工,包括详略得当的叙述,形成一个完整的著作体例和叙述风格。”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6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