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白勇华]福建地方戏曲的“民间化”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人民日报》2012年01月2 白勇华 参加讨论

    经过民间戏曲职业演出团体的坚守与努力,20多年间,在广阔的乡村戏场,重建了“戏曲”与“民间”朴实而牢固的关系,并由演员、剧团、观众三者合力完成了“戏曲是角的艺术”这一本质特征的复归与强化。在民间戏场,名角始终是乡村民众瞩目的焦点,名角的表演水平决定着整个团体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的可能。因此,各剧种民间职业演出团体中的主要演员,在角色、行当、剧目的重复演绎中不仅深化着自我对于戏曲艺术的认知,也于此获得了调整自我、积累经验和展示创新的巨大空间。在乡村民众中树立“角”的声誉,已逐渐成为民间戏曲职业演出团体从业者的一种自觉追求。近年来,随着民众艺术趣味的多样化和观赏水平的提高,过去民间戏曲演出团体所倚重的“情节戏”类型渐次向“情感戏”类型转化,这更加凸显了表演与唱腔等戏曲本体要素的重要性。福建地方戏曲经由大批民间职业演出团体这一中介,在乡村建构戏曲与民众的互动平台,大众对于戏曲的亲近或疏离、追捧或倦怠的生息变化,随时都可能成为他们改革戏曲的动力。民众在戏曲观赏中所激发的民间智慧,亦是地方戏曲继续发展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资源。
    戏曲的民间生存将进一步牢固化和合法化,成为戏曲当代存续的主要形态与发展路径,“民间生存”应被视为传统戏曲当代存续的强大支点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了重新获得戏曲发展的主导地位,政府加大投入并设置各种级别的评奖制度来刺激戏曲精品化创作。然而,在努力建构戏曲精英化版图的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的戏曲,被视听时尚与新锐精英要么以打开市场为借口加以“挟持”,要么用夸张的豪华包装使之解构,传统舞台成为新兴科技的实验场,戏曲的主体价值与艺术个性正逐渐消融。主旋律式的戏曲创作,亦因竞争机制的缺失,创造力不够明显。沿着精英化思路试图突围的戏曲变革,陷入“持守艰难”而又“创新无力”的困境。
    在此语境中,福建地方戏的“民间”崛起对传统戏曲的当代存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倡导、地方文化保护意识的兴起和人类非遗意识的普及,戏曲的民间生存将进一步牢固化和合法化,并可能逐步取代精品化创作,成为戏曲当代存续的主要形态与发展路径。戏曲与地方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地方戏曲介入民间文化生活的方便性与独特性,将使得戏曲民间化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
    其次,“民间生存”应被视为传统戏曲当代存续的强大支点。失去民间的生存土壤,则必将失去戏曲的未来。只有积极投身民间,扎根民间,在民间坚守,传统戏曲才能在复杂多元的社会转型期获得持续再生的可能性。传统戏曲不应留恋城市现代剧场的“光彩夺目”,也不必将“戏曲危机”的惶惑延播民间,而应重新审视戏曲的“俗众文化”特性并重建戏曲与民间文化的共生关系。
    回归民间,贴近民众,自觉地推动地方戏曲加入到新时代民间文化生态与市场体系的建构过程之中,在广阔的民间戏场确立其作为传统艺术的身份与价值,是戏曲艺术的命途出路。
    (作者系《福建艺术》副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