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贺元秀]论新疆锡伯族诗歌创作特征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贺元秀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锡伯文学是我国多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新疆锡伯文学的民族特色凝聚在诗歌——民歌、西迁诗、卡论诗、萨满诗、念说诗、牛录诗、双语诗和新潮诗的创作上。
    关键词:新疆锡伯族;诗歌;特征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将爱国主义视作生命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锡伯族不仅同全国各族人民并肩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以自己丰富的智慧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锡伯文学。锡伯文学已成为我国多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多民族文学大花园中的一朵艳丽芬芳的奇葩。
    纵观新疆锡伯族文学史,我们发现:新疆锡伯族文学主要运用的文学体裁是诗歌,譬如丰富多彩的锡伯族民歌和再现锡伯族萨满教仪式内容的《萨满歌》全部用诗歌形式。而19世纪和20世纪的主要作家基本上都是诗人,像19世纪著名诗人锡笔臣,20世纪著名诗人柏雪木、管兴才、吴扎拉·萨拉春、郭基南,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新一代青年诗人安鸿毅、安德海、阿苏、郭晓亮、西榆等。这些不同时代的锡伯诗人以自己丰富的创作业绩证明锡伯族是一个诗的民族。新疆的锡伯族喜欢用诗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写自己的历史;同时,喜欢用诗歌与自然交流,与世界交流。正因为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讲,新疆锡伯文学的民族特色主要凝聚在诗歌创作上。具体讲,新疆锡伯文学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他们创作的民歌、西迁诗、卡伦诗、萨满诗、念说诗、牛录诗、双语诗和新潮诗上。
    一、民歌
    民歌是新疆锡伯文学的精华。新疆锡伯族民歌不仅生动反映了锡伯族西迁壮举、戍边屯垦的光荣历史,而且全面表现出锡伯族特有的风俗人情、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阅读新疆锡伯族民歌等于阅读新疆锡伯族240年的历史,等于读懂了锡伯族。
    新疆锡伯族民歌包括萨满歌、打猎歌、田野歌、街头歌、婚礼歌、情歌、格言歌、叙事歌、习俗歌、苦歌、颂歌、劝导歌等等。锡伯民歌有这样几个特征令人关注:(1)喜欢用比兴手法,押韵独特。很多民歌上下句不仅押句末韵,而且押句头韵和句中韵。类似押韵的结果,不仅民歌朗朗上口,容易记住歌词,而且令人回味。(2)配有特定的曲调,便于传唱。
    二、西迁诗
    对锡伯族而言,从辽宁沈阳西迁到新疆伊犁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次历史事件,不仅造成中国锡伯族主要分居辽宁和新疆的现实,而且派出生出锡伯族独具特色的西迁节。对新疆的锡伯族而言,西迁还让他们体验到经历了生死离别、战天斗地、出生入死的生命是多么珍贵。经过生命的生死考验以后,他们创造出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西迁精神。凭着这股融进生命血液的西迁精神,新疆的锡伯族不仅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历史使命,而且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
    新疆的锡伯族由于经历这次痛心裂肺、披肝沥胆的生命体验,他们念念不忘西迁。西迁之魂总是依附在他们强壮的体内,总是折磨着他们的灵魂。于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创作了很多西迁之歌,而且代代在民间传唱。到清代末年,新疆锡伯族著名诗人锡笔臣终于坐不住了,他挥笔写出了一首《离乡曲》。这首诗不仅真实再现锡伯族西迁的整个过程,而且真实表现了锡伯族西迁之后戍边屯垦的历史画面。这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优秀诗篇。这首诗凭它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清代锡伯族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当历史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锡伯族诗人管兴才在民间流传的多种西迁之歌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出一部完整的史诗《西迁之歌》。这首长诗,实际上是对新疆锡伯族西迁壮举以及西迁之后200年历史的艺术性总结。由于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这首诗于1981年在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评奖中获一等奖。
    清代新疆锡伯族著名诗人锡笔臣的《离乡曲》和20世纪著名诗人管兴才的《西迁之歌》,是新疆锡伯族西迁诗中的代表作。
    三、卡伦诗(戍边诗)
    众所周知:西迁到新疆的锡伯族,是清政府作为“边防部队”派过来的,他们肩负着防守卡伦(卡伦:满语,清代在沿边地区派出官兵守望的哨所),驻防台站的军事任务。据何秋涛《朔方备乘》和贺灵、佟克力主编的《锡伯族史》记载,锡伯族官兵先后防守过固尔班托海卡伦、安达拉卡伦、沙巴尔托海卡伦、托里卡伦、马哈沁布拉克卡伦、春济卡伦、乌里雅苏图卡伦、额木纳察罕乌苏卡伦、霍依图察罕乌苏卡伦、塔木哈卡伦、察汗托海卡伦、托赉图卡伦、沙喇托罗海卡伦、厄楞莫多卡伦、头勒克卡伦、察林河口卡伦、塔木哈色沁卡伦、大桥卡伦、达尔达木图卡伦。当时的锡伯营除驻守以上十九处卡伦外,还派官兵协助在伊犁河北岸的索伦营驻守的辉番卡伦和崆郭罗鄂伦卡伦,协助厄鲁特营驻守沙尔雅斯卡伦。换防台站还远到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南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可以看出来,防守卡伦、驻守台站是新疆锡伯军民的神圣职责,而且成为锡伯族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在锡伯文化中出现了卡伦文化的因素,在新疆锡伯文学中出现了卡伦诗。清咸丰初年,锡伯营卡伦侍卫何叶尔·文克津奉命前往辉番卡伦换防时写的《辉番卡伦来信》,很多人认为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实际上,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抒写作者从锡伯营驻地到辉番卡伦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抒写辉番卡伦的设置、形势、历史、作用和驻守官兵的心情。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犹如一幅逼真的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锡伯军民西迁到伊犁以驻守卡伦、保卫国土、兴修水利、开荒造田为天职的爱国主义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