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北京有很多庙会,有节日开放的,也有平日开放的,春节开放的主要是厂甸、白云观、财神庙、大钟寺、黄寺、东岳庙等,平时开放的也有很多,如每月逢一、二、十五、十六东岳庙;逢三南城的土地庙;逢四是南城的花市;逢五、六西城的白塔寺;逢七、八北城的护国寺;逢九、十则是城中心的隆福寺等,庙会几乎每天都有。有些庙会虽是自发的,倒也安排合理,照顾了东西南北城的市民百姓,在过去物质文化生活都很贫乏的情况下,有这样的庙会,倒也丰富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我家过去住在北京南城西南角,土地庙离我家很近,大约只有七八百米,去土地庙很方便,几乎每有庙会必到,伴随着我的少年时代。 土地庙的庙址坐落在广安门内下斜街南段西侧,庙门向东,规模不大,实际就是三间房大小的小庙,其他地方都是空地。西边后门外是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场,连一棵树都没有。空场南到乐培园北口,北至妙光阁,西至报国寺东夹道东侧。庙会是三、十三、二十三开放,庙会固定的摊商都是头天傍晚用排子车拉着货进入,支起蓝布棚,将各自的货物摆放整齐。当然也有一些游商,谁来得早地摊儿就是谁的。 庙会规模虽然不大,可逛庙会的人却很多,场面非常热闹。土地庙因地处南城西南,平民百姓多,做小买卖的穷人更多,再加上广安门外、右安门外种地的菜农,大多到此是为了买点便宜货,吃点各种小吃解解馋,或是看看各种玩意儿,听上几段书,找找乐子。 庙会内摊主卖的基本上是日用品,鞋、帽、估衣(旧衣服)等等,庙的北墙根儿有一个十分招眼的地方是卖花样的,印象中摊主是一个留着一米多长大辫子而且很漂亮的姑娘。墙上挂一大块布,布上别满了各种绣花用的花样子。过去老北京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没有工作,在家没事就做针线活,花样子是她们离不了的用品。其实花样就是用薄纸剪成花鸟鱼虫或福禄寿喜等字图样,买回后照样画在布上,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出各种美丽图案,或绣在鞋面、枕头、衣服上作为点缀,因此很多大姑娘小媳妇都来土地庙挑选自己喜欢的花样,边挑还边交流,场面很亲切很热闹也很有意思。 土地庙空场上卖小吃的很多,除了庙东门外的白记豆腐脑儿外,都在后边空场上,有灌肠赵、切糕张、扒糕刘、豆汁陈、胖子炸油饼、褡裢火烧、凉粉、牛蹄筋等。夏天有冰镇酸梅汤、冰激凌、雪花酪、刨冰等。刨冰是现刨现卖,刨出的冰花儿浇上红黄绿色的糖水,用小铜铲铲着吃。卖切糕、扒糕、凉粉的都放在用蓝布盖着的长方形大冰上,在骄阳似火的热天,来点刨冰,吃点冰镇的切糕、扒糕、凉粉,真是既解馋又凉爽。 而到了冬天,切糕、扒糕都放在蒸锅的笼屉里,冒着腾腾的热气。大冷的天来一盘热切糕或来一盘浇上作料的热扒糕是又充饥又暖和。那时节,小吃也是冬暖夏凉的。 要说我最爱吃的小吃是炸灌肠。过去的灌肠是红色的(加红曲水)圆棍状,蒸出来的时候很柔软,放一会儿就硬了,半片半片地片下来,用汤油边炸边煎,炸出来是外焦里嫩,浇上咸蒜汁用竹扦扎着吃,味道好极了。 再说玩的。鸽子市设在庙会北边长春寺门前平台上,玩鸽子的人都到这里买卖交换或买鸽子哨等养鸽子的用品。鸽子哨是用小圆葫芦做的,既轻又响。将哨固定在鸽子尾部,待鸽子飞起来哨儿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是原韵京味的一种老北京风情。 鸟市、鸣虫市都在空场东北角,特别是入秋后显得特别热闹。鸟类有老西、交子、黄鸟、百灵、柱点、靛颏儿等,鸣虫类有蝈蝈、油葫芦、蟋蟀等,叫声不断。有的人挑上几个好的能过冬的,冬天将鸣虫装在葫芦里揣在怀中,鸣虫叫出好听的声音,走到哪儿听到哪儿,打发着人们冬闲时的寂寞。 挨着鸟市是跤场。场边放个大长板凳,场地铺上细黄土。摔上几跤收一次钱。围观的人有会摔跤的也可摔上几跤,叫捧捧场,以跤会友嘛,也是健体强身的一种方式。 中间的玩意儿可就多了,拉洋片、无声电影。因为没有电,只能利用太阳光反射,用手摇机放映。从布棚(长方形)两侧小窗口往里看,也只能看个大概。记得我曾看过一部陈查理的侦探片《血溅姊妹花》。这里还有练武把的、耍叉的、卖大药丸的、变戏法的。戏法常变的有仙人摘豆、二龙戏珠、旱地拔杯等。秋冬季还有卖空竹、风筝、扑扑登儿、牛喇叭的。杂技有吞铁球、吞宝剑、二龙吐须、蹿刀山等。以上这几种杂技由于对身体有害,故早已不让上演了。 土地庙还有一怪,年纪大的老人都知道“大兵黄”。他年纪很大,高个儿,穿着老式服装,长袍马褂。他不卖东西也不说唱,就是骂街,骂当官的,骂政府当局欺压百姓,收苛捐杂税。骂得那叫痛快,给穷老百姓出出恶气。不知道他有什么背景,反正警察都管不了。 老北京南城穷人多,爱算命,俗话说“穷人找卦摊嘛”。一般都算算什么时候时来运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算算为什么倒霉的都是穷百姓。其实这都是瞎掰。只不过算命先生说几句吉祥奉承话而已,纯属蒙人。 在“奇门遁甲”、“抽签”、“黄鸟叼签”、“相面”等几个门类中,以牛乐天的相面人气最旺。他能说会道,会讲故事。比如说人什么长相好,什么人能交什么人不能交,说狼行人诡计多端,说雀行人主贫,说蛇行人毒,鼠眼人不能交等等。还说徐悲鸿画的马为什么好,是“肥而不拙、瘦而有神”,可见徐悲鸿在解放前就已经很出名了,并为大家所推崇。牛乐天收卦资很低,找他相面的也就多了。相面时大都是奉承话,比如说你天庭饱满是少年好运,说你颧骨高是掌权之相,说你底骼方圆老运好等。总之,你花钱了就让你高兴高兴,听着也有一些人情世故的道理,很有点意思。 说书的书场有赵清波的《聊斋》,京东乐亭大鼓,说唱《施公案》(黄天霸的故事)。最招人的是外号叫小蜜蜂的竹板书说刘公案(刘墉斗和珅)。此人长得其貌不扬,但表演得好,连说带唱,出点滑稽样尽其丑化和珅,听书人发出阵阵会意的笑声。这才真叫找乐呐。 到了年前(春节前),逛庙会的人更多了。增加了卖年货的,各种日用杂品和干鲜果品,还有一些写春联卖年画的。春联有现代的,也有按买主要求现写的,比如“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忠厚传家久、诗书续世长”等。年画多是以杨柳青木版画为主,有《鲤鱼跳龙门》、《吉庆有余》、《三国演义》、《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西游记》等。还有各种灯笼、爆竹、大小风车,真是购销两旺好不热闹,过年的气氛十分浓厚,这偏安一隅的土地庙会虽比不上达官贵人的生活场面,却也展示着老北京过年的习俗。总之,土地庙会给穷老百姓带来了快乐,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土地庙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停办了,在土地庙的空场上修建了宣武医院、机关单位大楼和居民住宅,从此具有草根特色的土地庙会也就永远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年轻人更不知在哪儿了。我今年70多岁了,人老了难免怀旧,想起少年时逛土地庙的情形,如在眼前,阵阵乐趣在回忆中又将我带到了50多年前,我又年轻了许多。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特别是改革开放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休闲娱乐形式多种多样,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相信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 土地庙虽然没了,在土地庙的原址修建了宣武医院、机关大楼和居民住宅楼,修建医院救死扶伤解除了人们的病痛,盖民居高楼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土地庙这块宝地更造福于人民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