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龙舟分赛龙游龙两种 华美庞大的“大洲龙船”如今已绝迹。屈九说,今天的岭南龙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赛龙”——眼睛雕刻得很丰满、龙嘴一般雕刻得上扬、威猛、有霸气;另一种是“游龙”——嘴角下垂、龙尾飘逸、龙头脸宽须长。“每条龙都有性格,赛龙主要为了比赛,线条简单、流畅;游龙主要突出美感,根据当地风俗添加装饰,比如芳村的游龙就会装点很多当地生产的鲜花。” 屈九告诉记者,“很多人不知道,每只龙舟敲锣的职位都要竞争的,因为年轻小伙子得到这个位子就意味着向钟意的女仔表白的机会,也可以赢得很多相亲的机会。”屈九说,除了龙舟,以前广东民间还有一种“凤船”,船首雕刻的凤凰头,主要是农历3月的“天后诞”巡演的,“那种凤船一出来,后头就跟着一排长长的水乡飘色,异常飘逸,但凤船已经绝迹差不多100年了”。 由于番禺与龙舟文化的深厚渊源,今日,中国民协将授予番禺石楼“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和“龙舟文化传承基地”的称号。但是番禺的赛龙舟还未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原因之一就是遭遇到东莞、顺德、广州等龙舟队的强烈竞争。“如今顺德的龙舟队可能在速度上更胜一筹。”叶春生说。 屈九则认为,东莞、顺德和番禺的龙舟队都获得过国际大赛第一名,难分伯仲,“或许大家都觉得旗鼓相当,所以从来不在一起比赛”。本届中国首届龙舟文化节,虽然邀请到了北方的龙舟劲敌,但东莞、顺德的龙舟队都没有报名参赛。对此,屈九还专门讲述了一段龙舟比赛界的佳话:“民国年间,广州曾举行过一次赛龙舟,当时番禺沙亭村的龙舟和小洲村的龙舟都划到了第一,但在夺标时,两个船队把那面写着‘通海第一’的标旗撕扯成两半,沙亭村抢到了‘通海’二字,小洲村抢到了‘第一’。”据了解,这面被撕破的旗子保留至今,成了文物。 □对话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蓝海红: 广州赛龙舟是男人的节日 记者:全国各地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习俗,广州有何特别之处? 蓝海红:广州人生于水边,长于江岸,江水滋润了广州人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广州的民俗文化明显地具有江河水乡的特点。水任器而方圆,赛龙舟是广州人性格的最好诠释。明清时,广东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已经很普遍。明清至今,广州的龙舟活动除了特殊年代外,基本上都坚持下来。1994年,广州市政府还把端午节定为龙舟节。 广州赛龙舟具有强烈的宗族色彩,属于男人的节日,龙崇拜贯穿始终。龙舟活动基本是以宗族为单位来开展,并带有明显的乡亲和睦的特点,在赛龙舟的过程中各村乡亲之间,过去一年的不和都会一笔勾销。 记者:广州赛龙舟民俗活动有何特点? 蓝海红:广州赛龙舟有“趁景”、“斗标”两种形式,“趁景”是各方龙船前来应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五月二十日止,每天一景,轮流在各乡举行,“趁景”仪式有起龙、进水拜神、采青、划船、吃龙船饭、入窦等过程;斗标即“斗龙舟”,也就是龙舟竞渡,在“趁景”热身之后举行,比赛规程复杂。 现在,广州的赛龙舟活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过去上龙舟的人都是以青壮年为主,近年来有的村子龙舟上的艄公呈现中老年化的倾向。同时,划龙船所需要的地理环境也在恶化,水资源的保护应受到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