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民族盛会:白族情人节 炫舞狂欢绕三灵(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福客网 2007-11-12 中国民俗部落 参加讨论

    “绕三灵”盛会作为一项大理地区白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古老民俗节庆和宗教盛典,对每一个大理白族人来说,是一生中不可错过的释放生命自由的机会。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人们盛装打扮,焚香敬佛、祈福求安,载歌载舞、狂欢娱乐,以无比的激情表达对生命的赞美,歌颂浪漫的爱情。世事沧桑,岁月更迭,它依然以最本真的容颜、不断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着大理人的自由、宽容与博爱,生动地诠释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绕三灵的历史悠久。据迥楼《滇中琐纪》载:"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成集,殆干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觋领之,相传起于南诏,数千百年不能禁止,盖惑于巫言,祈子嗣,禳灾病"。所谓 "三灵",即"佛都"崇圣寺、"柙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便是串这三个寺庙的意思。参加绕三灵的以每村为一队,男女老少人人身穿盛装。领队的两个男子头缠大白包头,身穿雪白对襟衣,外披黑领褂,着彩色绸裤,脚穿缀有红绒球的彩线凉鞋,有的还带上一副墨镜,脸上涂着胭脂,打扮得十分风趣。二人共扶一枝杨柳,柳枝上挂一个葫芦,一块彩绸,一人执拂尘,一人执红扇或甩白毛巾,二人边舞边唱,唱词幽默诙谐。随后的队伍,有的敲着八角鼓,有的吹着树叶、唢呐、或打着霸王鞭、跳着舞蹈,人流缓缓而行。绕三灵人群经过的村寨,游人争相购买村民们做的铜钱,象征避邪的太阳膏,象征女子健康的幼儿小花鞋和小衣服,象征五谷丰登的花串和小棱角等,人们把太阳膏贴在额头,把花串等挂在胸前。他们一路上吹吹打打,兴高采烈,朋友相见叙旧,情人趁机谈,请,真是"一路欢歌一一路笑,万人共舞万人歌",场面十分宏大热烈。游人们每到一个村庄,村民还要出来有意阻拦,并推出最优秀的歌手与之对唱对跳,唱够了,跳够了,才让对方上路。这个时候,往往出现许多逗笑斗趣,插科打诨的场面,人群中会不时爆发出阵阵开怀的大笑。
    
    绕三灵的群众第一天先在大理城集合出发,当晚到庆洞村圣源寺住,第二天到喜洲住,第三天到河诶村住,第四天到马久邑解散。从苍山脚一直绕到洱海边,一路上山光水色极为秀丽,花草林木绚丽多采,景致极佳。绕三灵实际上也是在紧张的水稻栽插季节前,白族群众的一种特殊游春活动。
    绕三灵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三灵”指的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意为“逛三都”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盛会。会期为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
    届时,洱海周围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浓妆淡抹,排成长蛇阵,第一天从大理城出发,绕到“神都”圣源寺,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第二天绕到“仙都”河矣村金奎寺,祭祀宋大理国国王段宗榜;第三天绕回“佛都”崇圣寺,祈祷上苍保佑、永镇山川、天地安宁,然后在寺旁的马邑村散会。
    
    队伍以村为单位,每队前有两位老人手持杨柳枝和牛尾巴、白毛巾,边舞边对唱白族“花柳曲”,后面的队伍有的唱调子,有的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双飞燕。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白天边走边唱边舞,一路欢歌笑语;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直至通宵达旦。 绕三灵被称为白族人民的“狂欢节”。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的白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狂欢节日“绕三灵”。
    “绕三灵”白语叫“观桑娜”,大意是“逛花园”。是大理地区中央本主的盛大节日。白族敬奉的本主名目繁多,有“五百神王”之称。届时,各村抬着本村本主的牌位,自由结成队伍。领队为两个男子,共扶杨柳一枝,上挂葫芦和彩花,婆娑前进,载歌载舞。第一天,队伍汇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圣源寺;第二天,人流经喜洲街道,绕到洱海边的一个村庄;第三天,人群继续沿洱海前进,到达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每到一处,人们祈祷、赛歌、表演节目,通宵达旦。青年男女,有的手持金钱鼓或霸王鞭,边歌边舞;有的用唢呐锣鼓伴奏,边走边唱“吹吹腔”;有的头插彩色羽毛,手摇花扇,边走边唱“白族调”。队伍少则数千,多则数万,途经数十里,形成大规模的文艺表演。
    
    关于绕三灵的由来,有许多传说故事。
    一说,很久以前,大理坝子是一片汪洋,海水一直淹到苍山的半山腰,白族的祖先住在山林间,以狩猎为生。每当获得猎物,人们都要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因此又叫“绕山林”。
    又说,白国时候,在白王华丽的宫殿旁边,有三片茂密的桑树林,老百姓是不准进去的。一天,白王太子在桑林里迷失,白王下令,要周围百姓进桑林寻找太子。人们进桑林后,边呼唤,边唱跳,借此机会尽情地欢乐。所以又叫“绕桑林”。
    三说,南诏时,有个皇帝叫段宗榜,他本领出众,爱民如子,给百姓带来了许多好处,人们称他“爱民皇帝”。农历四月二十三这天,皇帝带家人和群臣到五台峰敬香,不幸暴病死去。百姓悼念他,在五台峰建起了圣源寺,段宗榜也被奉为中央本主,统辖“五百神王”。每逢他的忌日,人们都要抬着各种祭祀的东西,去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绕行三天三夜,以示哀悼。所以叫“绕三灵”。
    实际,绕三灵的起源乃古社祭之遗风,系桑林之舞。节日里,白族人民穿上盛装,青年男女更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大理,列队顺苍山之麓向北喜气洋洋而行,一路上经过的山、水、树林、,村寨、寺庙和宿夜地点是千年前就选定下来的,只要按照这个路线走就行了。每支队伍由两位老人领头;队伍边走边唱歌跳舞,吹奏乐器。第一天绕到五合峰下的庆洞庄的“神都”圣源寺,露宿在寺中、及寺庙周围的草地和树林中。第二天停留在洱海边的“仙都”金奎寺。第三天到了终点站一“佛都”祟圣寺时,便到了分别的时光,人们相约来年再重逢。
    
    领队的两位老者共扶一棵栓红彩、扎纸花、挂葫芦的柳树枝引路,走一步拿柳树枝触地一下。这两位男性老人(也有女性的),头缠包头或罩头巾,手拿毛巾或牛尾巴,当柳枝触地时,挥舞毛巾或牛尾巴跳起植树舞。舞者的头部或顺势而顾,或左右摇摆;身体或俯或仰,含胸、挺腹;脚单腿屈膝小跳,或双腿屈膝颤动,瞬间静时造型为屈膝盘腿或屈膝射燕;跳得热情风趣。跳时还唱呢,一人主唱,一人打趣。老者的优美唱腔,动作诙谐,一扫长辈尊严,仿佛酿d年轻的时候。年青人看了士气大振,歌声更嘹亮、舞姿更疯狂,绕三灵成了白族的狂欢节!跟在老者后面的有吹,唢呐的、有弹三弦的,有摇着扇子唱歌对调的。而最壮观的是霸王鞭和八角鼓的舞队。绕三灵舞队的主体,由霸王鞭和八角鼓对舞组成。霸王鞭用竹做成,长约1米,是4个节的空心竹,鞭头有三组铜钱,尾端有二组。八角鼓以木条围边成八角或六角,一面绷羊皮,直径约18公分,每片木条中间凿约一寸长方孔,内装铜钱二枚,用铁钉固定。
    活动时铜钱能碰击发出响声。舞时,女子持霸王鞭中端,男子手捏八角鼓的一角对舞;舞蹈中霸王鞭通过杵地脚踢的敲,以及擦身某些部位发出响声;八角鼓在舞中以掌、肩击鼓,嘭嘭有声。双方仰俯屈伸、辗转反侧,一时心对心、一时背靠背、一时脚勾脚,节奏鲜明而欢快,节拍由慢渐快,形成高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绕三灵形成热烈、欢快的气氛。
    从苍山脚下到洱海边,人如流水歌如潮。个个是歌手,人人是演员。边游逛、边歌舞,充满狂欢气氛。第二天经过、喜州街时,队伍被手拉手的白族青年挡住,互相对调,表演霸王鞭和八角鼓舞,吹锁呐、唱杨柳曲。过了一卡又一卡,卡卡都要唱都要跳,还可以走家串户,把绕三灵推向了最高潮。
    3天的绕三灵中,有两晚要露宿。夜中,老人在簧火旁弹响三弦,唱起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自己看中的人,到树林深处对歌。不少青年男女在绕三灵中找到了知音,结成了伴侣,成了佳话美谈。这下参加来年绕三灵的人更多,更热闹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