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沙马拉毅]中国彝族及东南亚各国倮倮族之比较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沙马拉毅 参加讨论

    三、经济与生产
    各地彝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居住在城镇附近的,生产水平接近或相当于当地汉族,山区则比较落后。滇南彝族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田较多。滇东北、黔西北则水田少旱地多,在土地贫瘠的高寒山区,轮歇地占一年播种面积三分之一。所使用的农具基本上与当地汉族相同。在生产技术上,坝区、山区、高寒山区有很大差别。坝区普遍使用耕牛、犁、耙,使用肥料,中耕次数较多。山区与高寒山区耕作粗放,一般不施肥,中耕次数少。在山高坡陡的地区,只能种荞麦、马铃薯、豆类等杂粮,产量很低。越南倮倮族主要从事农业,稻子和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耕地有旱田、定耕山地和不定耕的石坡地、梯田等多种类型,以定耕山地为主。倮倮人的耕作技术水平在当地民族中是比较高的。他们用石垒成田埂,以防水土流失,并普遍采用间种、套种、轮种等传统的耕作办法。
    畜牧业是彝族主要的副业,其他家庭副业还有养蜜蜂、打草鞋、挖药材等,农闲时进行渔猎活动。彝族有银器制作、毛纺织和木漆器制作等手工业,所制银器颇为精美,还用金、钢、木、玉、石、骨、贝、珊瑚等为料与银配合,制成各种首饰。过去主要采取定期集市的形式进行商品交换。改革开放之后,农民逐渐从单一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展多种经营,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农林牧副各业都得相应发展。越南倮倮人也以畜牧、狩猎和采集作为农业的补充。手工业作为家庭副业而存在,主要有编织和纺织。
    老挝倮倮族以经营旱地农业和商业为生,同时还兼营畜牧业。倮倮族中有不少人经营小本生意,用马匹驮运货物,流动售货,大都是出售烧酒和鸦片。有的还在家中开设赌场。倮倮族人善于饲养猪、马、牛,许多人还懂兽医知识。
    四、服饰文化
    在服饰方面,各地、各支系的彝、倮倮族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大小凉山一带,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云贵大部分地区穿中裤脚长裤,大凉山中部地区流行穿小裤脚长裤。头上蓄小绺长发,椎譬于头顶,裹以长达数丈的包头布,在右前方裹成尖堆状,斜插额前,以示英武,称为“卓贴”,汉称英雄结。彝族男子的发髻和英雄结被视为神圣,任何人不得触摸。男子以无须为美,左耳戴黄、红色大耳珠,下面缀以丝线。凉山妇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边镶以多层色布,美观大方。其他地区的彝族妇女大都穿长裙,许多支系的妇女还在裤脚边绣或镶上精致的花边。中青年妇女多头顶绣花的瓦式方帕,用发辫缠压,方帕前端遮住前额。滇中、滇南未婚彝族女子喜欢戴鸡冠形花帽。
    越南彝族有悠久传统的织染工艺,妇女们自行种棉、纺纱、织布和染布,自给自足,一般不向其他民族购买。布料多为蓝靛色或黑靛色。染布的主要原料为马蓝(又叫蓝靛),正月撒播,七月收获时连同技秆叶子一并割捆带回,放在各种大小缸里浸泡,每一担子马蓝加泡一碗石灰粉液,浸泡9天~10天以后马蓝烂透了,就把滤好的液体倒进别的缸里就可以染布。染布时是一节一节地放入缸中染浸,染了晒干,又再染,直到染得满意时,晒干后再放进蒸锅里再蒸上一小时左右才算完工。有了这道工序,各种布料的蓝靛色就不易褪色。布料要染成红布时,取回山林里的红色草,捣烂挤出汁,把布或线放入红色草汁中浸泡晒干即成。染黄布时,取回一种似芦苇的草本植物菜草,熬出黄色汁液,布料放入浸泡,黄布就染成了。越南彝族的服装比其他民族的艳丽,色彩搭配明显。河江省苗旺课倮倮支系女子,服饰花纹以几何图形为主,头巾、上衣、裙子、裤子、裤罩绣有用红、绿、黄、百色绒为主的对称型花纹,以三角形拼布组合成美丽的图案。衣服上垂吊六朵红花,袖子左右各拼十个三角形为一组的三组图案,共为六组。衣服上配每组为九个三角形的十四组图,构成二十八个阴阳图,形成与二十八宿对应数。裤子上左右各配每组为九个三角形的九组图为阴图,又以空白截对的九个阴阳图案,与古代彝历每月36日的数相符。
    越南彝族扑拉人编制的衣拍餐具等品种繁多、花色齐全、色彩鲜艳,远近闻名。他们靠手工业劳作以弥补经济收入的不足,如编织藤器、制造木器、锻铸打铁等。编织的官箕、竹竿、背兜、木器马鞍、箱子、桌椅、水桶,铸造的犁头、锄、镰、刀等,均在市场上出售,产品质量深受其他民族的欢迎。
    老挝倮倮族服饰与过去云南汉族的服饰很相似,男子穿蓝、黑或灰色的衣服,留长发结辫于顶。女子穿侧开襟长衫和窄腿长裤用布缠头。有许多妇女自幼裹小脚。
    五、民居与社会生活
    彝、倮倮族住房形式因地而异。中国彝族村寨多座落在山坡,一般由20户~30户组成,也有几户或独家居住的。村寨间距离为两三公里以上。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上架木质栋梁,屋顶用茅草或瓦覆盖,凉山地区也有木板覆盖的。房屋一般分为三间,正中一间是厨房兼客房,屋内有三块石头支成的火塘,俗称“锅庄”。客人来家,饮食居住都在火塘旁边。门开于正屋。正屋左侧的一间为里屋,与正屋隔开,是主人内室,禁止外人入内。右侧的一间是外屋,放置各种农具、磨、水缸,也有隔开用于关养牲畜的。滇南彝区有一种类似哈尼族住房的“土掌房”,屋顶筑成平台用泥木盖顶,既是屋顶又是晒台。在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还有“干栏”式的住宅。
    越南的彝族村寨的居民成分大都是单一的。一般不与其他民族杂处。倮倮族的小村寨一般在半山腰上,各村寨的房屋形成密集型或圆型布局,背山面谷。越南倮倮族的民居住宅有三类:高脚屋、平房、半高脚屋和半平房。高谅省保乐县和河宣省新街县地区的高脚屋与岱族人的相同,其中也有为数不多的半高脚屋半平房。即前半部分是高脚屋,后半部分是平房。住房一般一正房两耳房,柱子直接埋在泥地。河宣省同文、苗旺地区的倮族平房与当地苗族的完全一样。住房的结构形式虽有不同的三种,但屋内的布局各地区都完全相同。越南彝族的传统主宅是封闭型的,窗子少,居室、谷仓、养畜禽、厨房等都在围成圈的小院内。房屋布局一般为三室两厢,祖魂置设在中厅后壁上,右厅是主人的卧室,前面是火塘,是主灶,左厅是子女及其他成员的卧室,前面是炉灶,视为辅灶,以及堆杂物。畜禽关在屋檐下或者山墙内侧。倮倮支系还在房屋左厅设有非正常死亡者的灵位,除屋主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触摸这个灵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