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轴心文明的精神超越,在很重要的方面是体现在沟通神灵的 适用范围与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突破上。具体地说,在春秋战国时期, “天人合一”观念的变化体现在由上层贵族普及到下层士民、由集体意识转化为个人意识。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就诗的起源已提出了种种说法,例如,“心灵表现说”、“模仿自然说”、“巫术交感说”、“劳动需要说”等等。过去,我国学界往往采用“劳动需要说”。其实,这不能全面解释诗产生的直接动因。中国古诗起源之后,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早期发展阶段,并与宗教、政治的结合而显示了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了新变化。 原始巫术与诗的起源:巫诗 五帝时代早期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时段,诗源于巫术咒语。中国的巫术至少可以上溯到两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而到了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间的仰韶时期,已是相当盛行了。据西安半坡等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鱼纹图”和秦安大地湾地画中的“蛙形骨骼图”推测,中国远古巫师们在乐舞状态下施巫作法时,当是口中念有巫术咒语的。只可惜由于时代久远,我们只能见到当时的巫师作法图,而不能听其巫术咒语诗了。所幸的是,周秦文献中为我们保存了一些反映五帝时代早期的巫术咒语。如《礼记·郊特牲》记载了伊耆氏在蜡祭施巫时唱道:“土,反(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原始人在巫术观念支配下,试图通过吟唱巫术咒语,以控制自然的表现。这些相当于五帝时代早期的原始巫术咒语的反复吟唱,就成了诗歌采用重章叠唱形式的最初源头,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诗也就由此产生。 巫政合一与诗的早期发展:史诗 从考古学角度看,大约相当于五帝时代早期,中国文明已进入起源阶段。到五帝时代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了剩余产品,导致原来人人平等的氏族集团内部开始出现阶层分化。氏族集团中的如酋长之类的管理人员为占有剩余产品,开始改革巫术。《国语·楚语下》载有颛顼“绝地天通”,改革巫术的事例,氏族贵族阶层开始将原来平等的自然神分成不同的等级,其中日、月、星、辰等天体自然神被奉为最高等的神灵,且只有氏族贵族阶层才有权力沟通天神,至于普通氏族成员则只限于沟通身边的草、木、水、土等自然神。这样巫术开始与政治相结合,形成了“巫政合一”的新现象,标志着宗教与史诗时代的开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颛顼改革巫术后,占有祭祀通天特权的氏族贵族阶层,与被他们统治的氏族平民阶层,属于同一血缘,即中国古代文明是在血缘内部形成的。自五帝时代中期到夏、商、西周近两千年的历史跨度中,各代氏族贵族阶层都是在血缘管理的框架内,以沟通天神为手段而治理氏族平民的。因此中国的宗教与史诗也在这历史长河中盛行不衰。可以说,中国文明起源到早期文明阶段,是一个宗教与史诗时代。 概括起来看,中国宗教的发展可以商代为界:五帝到夏代,由弱变强,商代达到高峰,西周出现新的变化。这是与中国古代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文理性精神的逐步自觉相一致的。中国史诗的发展也经历了逐渐丰富且有变化的过程。各氏族的史诗起初由氏族贵族阶层如祭司之类口耳相传,并逐代丰富。文字发明之后,氏族贵族阶层便将一些重要的史诗刻于甲骨、书于竹帛、镂于金石,以示重视,以便承传。夏、商、西周三代的史诗,一般都以“雅”、“颂”的形式流传下来。中国汉族史诗的内容大致包括叙述宇宙生成以沟通天神,追溯氏族图腾诞生以沟通祖先神,构建先公先王世系以明血缘历史,歌颂氏族祖先率族迁徙发展以增强民族奋斗精神。可以说,中国古代汉族史诗是“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的综合,值得特别总结。 从五帝时代中期到三代,氏族贵族与氏族平民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仍属于具有共同利益的血缘团体。史诗最显著的社会功能就在于通过追忆歌颂宇宙天神的开天辟地、民族始祖神的创造氏族、列祖列宗的发展壮大,从而凝聚血缘族团力量,维护社会秩序,为现实的社会分层,尤其是为氏族贵族集团占有社会财富找到最合理的宗教依据。 在宗教史诗时代,初民们坚信所有的自然神、祖先神灵都公正不偏,能够扬善惩恶。于是酋长祭司等上层贵族阶层在祭祀所有神灵时,都必须持有公正无偏之心。只有这样,才能与神灵沟通,获得庇佑大吉。在祭祀神灵过程中产生的诗与志,自然便具有了公正法度的含义。史诗的这一重要特征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精神原则。这一精神原则经春秋战国学者的进一步阐发弘扬而对以后两千多年的史学、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并逐步塑造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优良品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