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刘魁立]欧洲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流传学派(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族文学网 刘魁立 参加讨论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也是互相联系着的。本菲认为战争、民族的迁徙、文化经济的交流,促成了民间故事在不同民族中间因袭流传,本菲在发现两个民族有相同故事的时候,便去考察这两个民族的历史,考察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考察的结果证明,这种相互联系是的确存在着的,也就是说故事的流传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反过来,当知道某些民族在历史上有过密切交往的时候,就可以探寻他们的民间故事是否反映了这种交往关系,是否有相同的情节存在。本菲列举了大量的现实材料说明自己的论断,而不是像神话学派的学者那样,把自己的判断建筑在先验论的基础上。本菲认为现存的西方的民间文学作品大都来源于印度,而且大都和印度的《五卷书》有关。他仔细具体地描述了《五卷书》西渐的历史途径。 
    本菲认为,《五卷书》的前身是古印度故事集《益世嘉言集》。《益世嘉言集》成书于何时,难以断定。但在2世纪至6世纪之间,故事集中的一部材料被摄取、加工,便构成了《五卷书》。[6]6世纪出现了《五卷书》的两个译本,一为古波斯语(巴列维语)文本,一为叙利亚文本。两个文本均题名为《卡里莱和笛木乃》。故事集包括了一则狮子和黄牛的故事,“卡里莱”和“笛木乃”是狮王的两个狐狸侍从的名字。8世纪根据古波斯文本又转译为阿拉伯文,书名仍旧沿用《卡里莱和笛木乃》。根据阿拉伯文本又出现了两个新的译本,一个是1200年左右的希伯来文本,另一是11世纪的希腊文本。希腊文本改名为《斯蒂凡尼托斯和伊赫尼拉托斯》。十二、十三世纪又根据希腊文本译成斯拉夫文本。印度《五卷书》流入西欧是通过希伯来文本。13世纪自希伯来文本译为西班牙文本,而后经西班牙文本译成拉丁文本,再由拉丁文本转译成其他许多欧洲文本,其中包括法文本。寓言家拉封丹撰录的上述那个卖牛奶的女人的故事,就是印度《五卷书》中的故事经过若干世纪的辗转流传,才在法国的土地上出现的。
    为了醒目起见,似乎可以列出这样一个图表,以说明《五卷书》流传的谱系: 
    《益世嘉言集》
      (古印度故事集)
    ↓
    《五卷书》
      (古印度故事集,2—6世纪) 
    ↓
    ┌─────────────────┐
    《卡里莱和笛木乃》                    《卡里莱和笛木乃》 
    (古波斯故事集,6世纪)                  (叙利亚文本,6世纪) 
     ↓
    《卡里莱和笛木乃》
    (阿拉伯文本,8世纪) 
     ↓
    ┌───────────────────┐
    希伯来文本(1200年左右)           《斯蒂凡尼托斯和伊赫尼拉托斯》
    (希文本,11世纪)
    ↓                              ↓
    西班牙文本(13世纪)                  《斯蒂凡尼特和伊赫拉尼特》
    (斯拉夫文本,12-13世纪) 
            ↓                     ↓
    拉丁文木(13-14世纪)             俄国民间故事等 
    ┌────────────┐
    法文本    德文本   意大利文本 
    ↓
    拉封丹寓言
    本菲经过梳理爬抉,像剥笋似的,把晚近的拉封丹寓言和古老的《五卷书》故事两者之间的环节一一清理出来。这就有了一幅印度故事流向西方的清晰的图像。他受到这种成绩的鼓舞,进一步向自己提出问题:哪些具体的历史因素促成了东西方交流,致使印度的故事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迁徙到欧洲呢?他认为有几种可能:
    首先,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世纪侵略东方,直达印度,由此而加强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直接交流。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印度的文化横越西亚,通过希腊而传入欧洲。正是在公元前3—2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当中出现了东方的、特别是印度的影响成分,而在古希腊文化中,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也有反映。古希腊文化中的这一新的成分自然也会影响到其他与希腊人交往密切的民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