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康保成]补说《骷髅幻戏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康保成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对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南宋李嵩画的《骷髅幻戏图》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傀儡戏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傀儡”与“骷髅”在发音上为一声之转,其共同的来源是髑髅。《骷髅幻戏图》提示出,印度的悬丝傀儡是通过密宗仪式影响全真教,从而以画《骷髅图》和悬丝傀儡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骷髅 傀儡 髑髅 印度 傀儡戏
    许地山、常任侠先生都曾经推断,印度的提线木偶对我国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福建泉州的傀儡戏,可能是通过海上交通从印度传入的。[1]此说自为卓见,但缺乏文献作为证据。我们认为,就现存文献和文物看,印度悬丝傀儡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密宗仪式影响全真教,从而以画《骷髅图》和悬丝傀儡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最近,廖奔先生在《〈骷髅幻戏图〉与傀儡戏》一文中指出,南宋画家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是“悬丝傀儡演出场景的模拟”。[2]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发现,可为印度提线木偶通过佛教影响我国的说法增添证据。本文拟对此图的来龙去脉及性质等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按此图(参本刊封三)为故宫博物院藏,绢面设色,纵27厘米、横26.3厘米,呈圆扇形。作者李嵩 (1166-1243)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画人物,尤擅佛像。关于这幅《骷髅图》,清厉鹗辑《南宋院画录》卷五有多处涉及:
    李嵩《骷髅图》纸画,一小幅,画在澄心堂纸上,气色尚新。画一墩子,上题三字曰“五里墩”,墩下坐一骷髅,手提一小骷髅,旁有妇乳婴儿于怀,又一婴儿指着手中小骷髅,不知是何义意,识二字曰“李嵩”。(吴其贞《书画记》)
    余有李嵩《骷髅图》团扇,绢面,大骷髅提小骷髅,戏一妇人,妇人抱一小儿乳之,下有货郎担,皆零星百物,可爱。(《太平清话》)
    吴来庭《李嵩骷髅图跋》:“李嵩精工人物、佛像,观其《骷髅图》,必有所悟,能发本来面目意耳。”(《顾氏画谱》)[3]
    这些记载与实物大体相符,但亦有不确处。例如图中堠上插一木牌,上书“五里”,被清人吴其贞记成“五里墩”三字。廖文则云此木牌“标明里巷名称,但仅见一‘里’字,里名隐去。”亦为不妥。详后文。
    《太平清话》的作者是晚明的陈继儒,可知他曾经收藏过此画。《陈继儒秘笈》又说:
    “予有李嵩《骷髅团扇》,又有一方绢,为休休道人、大痴题,金坛王肯堂见而爱之,遂以赠去。”[4]这里透露出两个信息:一、陈继儒将此画送给了王肯堂;二、此画上有“休休道人”和“大痴”的题词。按“大痴”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1269一1354)。他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人称“黄大痴”。“休休道人”是黄公望的学生王玄真。
    黄公望又擅写曲,故《录鬼簿》中有他的传记。但其作品,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只辑得一首,却恰恰就是题在李嵩《骷髅图》上的【醉中天】小令。隋编辑自明孙凤编《孙氏书画钞》,题《李嵩髑髅纨扇》,曲末有题署,被《全元散曲》删去,今照录孙编如下:
    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
    至正甲午春三月十日大痴道人作,弟子休休王玄真书,右寄【醉中天】。[5]
    从曲末题署可知,此作品写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春,正是作者黄公望去世的当年。公望曾被诬入狱,幸而不死,出狱后亲近佛、道,最终加入了全真教,与金篷头、莫月鼎、冷启敬、张三丰等为师友。王玄真为黄公望的弟子,也是全真教徒,撰有《丹阳祭炼内旨》。这支小令及公望等人的生平,有助于我们理解李嵩的《骷髅幻戏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