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遗产旅游语境中的女娲神话——河北涉县娲皇宫的个案[15]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的交界处,面积150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0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村,人口40万人。[16]涉县的女娲信仰十分盛行,如今全境大约有近20座女娲庙。建于城西中皇山山腰处的娲皇宫是其中历史记载最为悠久、建筑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女娲庙。整个建筑群分为山下、山上两部分,多为明清时期所重修:山脚有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宫、停骖宫和广生宫;山上的主体建筑是娲皇阁,通高23米,由四层组成,第一层是一个石窟,石窟顶上建起三层木制结构的阁楼,分别叫做“清虚阁”、“造化阁”和“补天阁”,里面供着女娲造人、补天等的塑像。其他的附属建筑还包括梳妆楼、迎爽楼、钟楼、鼓楼、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山上和山下的建筑由十八盘山路连接起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十八是娲皇宫庙会。据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唐王峧娲皇宫碑记》记载:“每岁三月朔启门,越十八日为神诞。远近数百里男女坌集,有感斯通,无祷不应,灵贶昭昭,由来久矣。”可见当时庙会的盛况。如今这里的庙会依然十分盛大,来自附近方圆数百里以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香客纷纷前来进香,有时一天的人数最多可达到一万四千人。[17]2003年以后,当地政府陆续斥资在景区里新修了补天广场,广场上矗立着高大的娲皇圣母雕像,雕像的四面基座上刻绘着女娲抟土做人、炼石补天等功绩的浮雕。200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涉县“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的称号,同年,这里的“女娲祭典”也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大众现象的娲皇宫的遗产旅游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这里设置了管理处,隶属文物保管所管理,主要任务是进行文物的修缮和保护,但同时也竭力设法扩大香客数量,吸引更多的进香人群。2001年,文物保管所和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涉县文物旅游局,标志着遗产旅游成为涉县政府日益重视的文化产业。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包括娲皇宫景区和附近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景区在内的县旅游业为该县财政创收50余万元,同比增长50%,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同比增长170%。[18] 据娲皇宫管理处负责人王艳茹介绍:管理处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对导游的培养,当时的导游大都是兼职,直接从职工中选拔,一般学历较低,普通话基本过关就行,讲解的内容以神话传说为主,相对比较单一。2001年8月,全县公开招聘了第一批共计10名职业导游,此后的2003、2005、2007、2009、2010年又陆续招聘了五批导游,对导游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现在招聘导游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对导游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身高1.6米以上,普通话标准、音质优美,气质好,身体健康,学习旅游、中文和历史等专业的优先考虑。导游在景区除了担任讲解工作外,还负担有挖掘、研究、整理景区的历史和文化的任务。如今在岗的导游共计18名。导游的收费标准是每次收费80元人民币。[19] 导游们在正式上岗解说之前,都会拿到一份作为基础和范例的导游词,可简称为“底本”。底本一般由了解情况的地方文化专家撰写,其作用是为导游们提供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多年来,娲皇宫景区的导游词底本一直是由王艳茹撰写的,根据她自己的陈述以及笔者对她撰写的导游词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底本依据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地方的口头传统,用王艳茹的话说,是“老辈人口口相传的讲述”;第二是相关的古文献记录,例如《淮南子》、《风俗通义》等;第三是专家学者的著述。在她撰写的底本中,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呈现出高度融合的状态,这一点,下文还将进一步论述。 导游词底本对神话的呈现一般相对稳定。我比较了王艳茹在3年间撰写并发给导游们的三份底本,发现其中变化较多的是对神话的阐释以及对景点的介绍,而女娲神话大体没有变化,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们对神话不作修改和延伸,我们讲的神话或者是(来自)古文献中的记载,或者是(来自)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都是原版哦!!”下面是三个底本中呈现的在造化阁和补天阁中讲述的女娲造人和补天神话: 2010年版 说起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自然要先了解一下女娲的身世。古书中记载,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俩,他们的母亲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华胥氏,当兄妹俩出生后不久世界上便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大洪水,所有生灵被荼毒殆尽,只剩女娲伏羲兄妹两人幸免遇难,于是他们便兄妹成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两人结婚后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时间不长女娲开始发起愁来,她说:“靠我一个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什么时候才能孕育那芸芸的众生来管理这个世界呢?”女娲猛然间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灵机一动,开始了她抟土造人的伟大工程:她用黄泥捏成小泥人,摆满整个清漳河畔,轻轻的一吹,小泥人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真人。时间长了,女娲捏累了,就用柳枝蘸着泥点往地上甩,甩出来的泥点也都变成了真人。女娲本不经意的这么一捏一甩,却被后人加上了阶级分化的内容:精心捏制的人是富贵之人,而泥点甩出来的则是贫贱之人,这也说明“人的命,天注定”的道教思想在古代中国人的心中已根深蒂固。…… 这里是最高的一层叫补天阁,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炼石补天的,……传说神农在画八卦时,一不小心捅破了天,于是“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人世间一派水深火热、生灵涂炭的惨象。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女娲从容应战,取来五色神石(颜色是青、白、红、蓝、紫),耗尽所有精力,历时7749天补好了天上的窟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