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蒲娇 马知遥]“非遗”视角下的天津皇会传承发展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蒲娇 马知遥 参加讨论

    一、天津皇会缘起
    皇会,起源于民间“娘娘会”,最初是天津本地民众为感恩妈祖庇护而进行的酬神、谢神的民间庙会活动。有文字可考的起源时间为清康熙年间,据徐肇琼所撰《天津皇会考》载:“皇会乃酬神所献之百戏也。至皇会之始,有谓因康熙三十年(西历1691)圣祖幸天津谒天妃宫时,民间作百戏以献神,又借此以娱圣祖,于是有‘皇会’之称”。而实际上,在此之前的百年间,天津皇会已有较为简单的祭祀活动,只是出会规模较小,参与人员多为船工渔民。皇会会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三月二十二日,共计九天。每逢会期,娘娘宫一带定是人山人海,各地民众大规模进香朝拜、观会看戏、贸易往来,会亲访友,创造了“全国唯一之神话盛事”。《续天津县志·风俗志》对当时的繁荣景象就有如下记载:
    “(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预演百会,俗呼为‘皇会’……先之以杂剧,填塞街巷,连宵达旦,游人如狂,极太平之景象。”
    清代诗人樊彬的《津门小令》中也有载:
    津门好,
    皇会暮春天。
    十里笙歌喧报赛,
    千家罗绮斗鲜妍,
    河泊进香船。
    皇会在天津的兴起与繁荣并非偶然,而与天津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历史背景有着极大渊源。首先,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筑城设卫以来,本地百姓多依靠晒盐业与航运业营生。妈祖作为外来护航神身份传入天津伊始,与本地人民的精神、文化、信仰、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处于社会中下层的百姓,要面对“看天吃饭,看海过活”的生存困境,迫切需要得到一方神灵的护佑,因此对航海神妈祖的崇拜之情真挚而又虔诚,在为妈祖举行的酬神谢神仪式当中,他们极其投入。此时此刻,“没有核心权威,没有专门的僧侣,没有言简意赅的信条,没有至高无上的仪礼,也没有要求所有人遵奉的原则” [1](37)他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内心,将皇会作为一种人与神之间对话、沟通的桥梁,把自身情感宣泄在了尽情的广场狂欢之中。此时的皇会,虽以酬神娱神为目的,却又有民众宣泄内心和自娱性质。其次,“庙会作为一种非物质文本化遗产的存在,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总是以满足百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2]庙会的举办十分符合民众对神灵崇拜意识中的实用风格。纵观妈祖信仰在天津的发展轨迹,从早期只具备单一功能的航海神,逐渐演变成集求子、问医、求财、保平安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方全能保护神,无疑反映出民众世俗要求和功利心理。同时,在皇会的拉动与刺激下,天津及周边外埠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繁荣和发展,这为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文化生活的丰富都提供了很大的作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是天津皇会的最后一次举办时间,随后沉寂了半个世纪之久。直至1988年,天津皇会才以“民间花会”的身份重现“天津民俗文化博览周”的舞台。自2001年至2012年,天津市政府、南开文化局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不仅恢复了“皇会”的美誉,并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传统庙会的文化功能已经多有演变,神灵的威慑力和号召力已大不如前。但是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文化象征符号,妈祖信仰仍然在天津民众中占据特殊地位。伴随着天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今日的皇会已经逐渐演化成一种将神祇崇拜、宗教信仰、问医求子、祈福还愿、赛会演剧、民众游观、会亲访友、社会交往、城乡商品交换等活动集于一体的庙会形式[3](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