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云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踪:铜鼓舞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彩龙中国:2008-07-07 12:00 李国豪 参加讨论

    
    铜鼓是山寨中几代人血脉相连的重要象征。记者 杨海冬/摄
    
 

    2003年前的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文山州富宁县板仑乡一带彝族白倮人都会举办“跳宫节”。每个村委会都会分成小组,杀猪宰牛,大摆宴席,童叟妇孺数百人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围着金竹跳起热闹的铜鼓舞。而今,“跳宫节”已经停办了五年,铜鼓舞那种足以让人心跳加速、心情亢奋的旋律,彝族同胞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
    今年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六),记者赶在“跳宫节”前来到距富宁县城60多公里的板仑乡龙洋村委会,因为记者的到访,村里响起了叮咚叮咚的铜鼓声,板仑乡龙洋村委会的数百户人家已足有5年没有听到这个声音了。19岁的姑娘黄秀英一溜烟跑回家,换了一身新装,跳进了舞池。
    村里84岁的老人黄炳林,与20多个村民坐在舞池边,嘴上叼着烟斗,脚上穿着陈旧的解放鞋,随着铜鼓的节奏,一边点头看舞蹈,一边喃喃自语:“好久没有看到我们的舞蹈了,要是没有记者来的话,怕是还看不到。”
    村民们在跳、在欣赏的舞蹈就是铜鼓舞,它维系着彝族白倮人数百年的“跳宫节”传统,一般只在举办“跳宫节”或者丧葬、盖新房的时候,村民们才会跳起这种具有浓重仪式性质的舞蹈。2006年6月,铜鼓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龙洋村委会里跳了几十年铜鼓舞的黄正武,成为了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者到访时他没在家,龙洋村委会支书黄永成骑着摩托车,载着我们在全村寻找黄正武。
    村里人说,今年64岁的黄正武老人,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他喜欢喝酒,在哪里醉了就在哪里睡,经常夜不归宿,令人担忧。
    
  铜鼓舞源起战争

    
    铜鼓舞传承人黄正武。记者 杨海冬/摄
    骑着摩托从村委会的办公室出发,一边走,黄永成一边讲述铜鼓舞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彝族支系白倮人在宫头(寨主)、宫主(寨主之妻)的带领下,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居住的地区物产丰富,人们散居在各地,平时的集会信号便是铜鼓。
    物产丰富的白倮地区遭遇侵略,白倮山寨失陷了,首领带着寨民四处逃难,为了收复失地,宫头下令族人在山谷中打好埋伏。宫头只身下山,准备引敌军进入包围圈。骁勇善战的宫头在敌人快进入包围圈时体力不支,不得不躲进一蓬金竹里。看不到宫头的追兵以为宫头已进山中,冒失进入了包围圈。这时,只听得铜鼓阵阵,白倮人奋勇杀敌,夺回了家园。
    还有一说是,战乱中白倮人一个个英勇战死,只剩下了宫头和几个家丁。千钧一发之际,幸存的人躲到了大山中一个茂密的竹林里,手握兵器,昂首挺胸,只等与追兵同归于尽。
    唰、唰、唰……一阵响过,精疲力尽的追兵隔着竹林看到了宫头,心想,宫头依然坦然在此镇守,后面不知还有多少埋伏,穷寇莫追,快撤!追兵于是撤走了。
    两个故事的结局都是因为竹子,彝族同胞的白倮支系得以繁衍生息,从此之后,他们视竹子为保护神,对其爱护有加。为纪念那段战争,每年,板仑乡一带彝族居住的村村寨寨都会举行“跳宫节”,围着一簇金竹翩翩起舞,当中便有铜鼓舞。
    讲完这个故事,载着我们的摩托车已经到了龙洋村委会的另一个小组者归,黄永成担心故事讲得不够准确,特意带记者拜访了村中84岁的老者黄炳林,不会讲汉语的老人又讲了一遍,黄永成在一旁翻译,“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好几代人。”
    从黄炳林口中,记者了解到,铜鼓舞的伴奏铜鼓,早在战乱时期已是彝族部落的战鼓,散居的彝人们只要听见铜鼓声,无论身在何处,都会不由自主集中到一处,时间久远,便成一种习惯,像血液一般流淌在彝族人民的心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