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云南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护根”行动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国际在线专稿 2010-08-06 1 记者 刘志敏 参加讨论

    
    彝族神歌演奏者罗凤学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志敏):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世代生活着中国56个民族中的25个少数民族,这里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其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也得以较好地保存。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去聆听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唱响的天籁之音,并了解中国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所做的努力。
    云南省大理巍山彝族艺人演奏的《神歌》,歌词的内容撼动人心:“我们匍匐大地,倾听祖先的声音,接受自然的启示。神是什么?是大地,是苍天,是祖先的灵魂,是自然的精神;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是我们涌自心底的觉醒。于是带着神的嘱托,我们歌唱。只要神歌不绝,我们的精神皈依便有了寄托!”
    《神歌》是一种人类早期留下的,集歌、舞、乐三者风韵为一体的祭祀性乐曲,在演唱时需要敲打一面用木头和羊皮绷成的面鼓作为伴奏。整个歌曲的乐句长短由歌词的变化即兴变化,虽反复数次却具有张力,既有神秘感又富人性味。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介绍说,《神歌》中蕴含了人们对祖先的追思和敬畏之情。他说:“《神歌》就是人要有精神,要有信仰,要有精神家园的皈依。我们唱出的《神歌》,是我们对祖先、对神灵、对传统的一种追思。(它)唤醒了我们真正对传统、对祖先、对自然、对神灵的一种敬畏之情。”
    目前,罗凤学已是云南省内唯一一个会奏唱《神歌》的人了。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巍山彝族地区的各式歌舞和乐器,1993年他和哥哥一同来到由著名作曲家田丰创办的“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学习云南各少数民族民间的歌舞和乐器。面对着许多日渐消逝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罗凤学痛心疾首:“我们的民族文化太了不得了。刚才我唱的那些,这些都失传掉了,(如果)再没有人去挖掘,(如果)再没有人去传承,这些东西就丢了。” 
    对于罗凤学的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室主任刘亚虎也深有感触。他认为,云南立体的气候、隔绝的大山以及民族族群的封闭生活,使得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几乎一成不变地沿袭至今,或变异极小,农耕文化基本未受冲击;也正因此,云南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也得以较好地保存。但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冲击,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非常迫切;同时,他也提出了他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一些意见建议。他说:“其实在云南少数地区,很多地方交通不发达,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浮现在台面的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首先要了解情况,然后针对不同情况给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对非物质文化做一些甄别,设立一些文化生态保护区,还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技艺引进学校进行培养传承人,等等。实际上这些工作还是挺多的。”
    云南民间文化组织“云南源生民族乐坊”的当家人刘晓津女士是一个身体力行地抢救、保护、传承着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民间文化人士。刘晓津是云南电视台的编导,也是中国国内第一代女性纪录片独立制片人之一。在拍片的同时,她深切感受到云南民间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存的珍贵性和消逝的严重性,创办了“云南源生民族乐坊”。他说:“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我们源生坊尝试着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形式。我们主要是依靠老艺人,这些老艺人在我们手上都是宝贝。他们在普及的基础上,重点地发现一些苗子,把(云南少数民族)歌舞技艺好好地传下去。我们从文化的最内部、农村最基层来做,这样尝试着来做,做了三年多,效果很好。”
    源生坊在刘晓津的带领下,探索出一条让民间艺术在本土传承、外地发扬的新路。源生坊首先给予云南民间老艺人一定的教学资助,让他们以口传身授的方式,直接在当地把民间传统的音乐舞蹈和乐器教授给学员。同时,源生坊也不断地为这些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搭建一个通往都市以及国际演出的平台。
    对于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不仅得到了学者和文化人的关注,同时也受到了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范道桂介绍说:“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都很重视这个工作。现在从整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来讲的话,是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传承保护方式。”
    近年来,云南省政府颁布实施《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普查工作、规划建立近百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区)、确定了约700名民族民间艺人、保护抢救3万多册卷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无论是民间老艺人发自内心的呼喊、学者刻苦的专研、文化人切实的投入、还是政府大力度的保护,这些都表明社会各界正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推动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展开。按照范道桂的话来说,这是一场全人类的“护根”行动。他说:“我们保护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