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走出深山的琴声灯影(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每日甘肃网 2009-5-18 通讯员 张永鑫 本 参加讨论

    合力保护 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
    20世纪50年代,环县道情皮影曾3次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1年,甘肃省政府将道情戏正式命名为“陇剧”。
    1987年,应意大利意中友好协会的邀请,由著名皮影艺人史呈林等6人组成的“中国甘肃民间皮影艺术团”前往意大利,先后在罗马、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等13个城市演出24场,被意大利人称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199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在环县拍摄了反映环县道情皮影艺人生涯的电影《何班主和他的情人》,敬家班全体艺人和史呈林参与该片的前期录音和分镜头拍摄,使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再展新姿。
    早期的道情皮影的传承,是环县民间民俗文化的一种非意识流动式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是原生态的,也是自然的、无意识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转型,影视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许多著名老艺人故去,出现了传承人断档、口传艺术和传统技艺失传、古旧皮影流失的局面。原生态艺术演出的低回报,使环县道情皮影这一古老艺术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现在农村大多都通了电,皮影戏更受冷落,看戏的大多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很多年轻人不看皮影戏,就是看也是凑凑热闹,大多都看不懂皮影戏。今年75岁的席天昌,是环县皮影戏目前最年长的仍有能力演出的老艺人,他的儿孙都是农民,没有一个跟他学唱戏的。曾多次出国演出的出名老艺人史呈林说:“我儿子就不学皮影,他嫌挣不了钱。”目前最年轻的前台是魏小平、许明堂、苟红川、敬登坤和徐向荣五人,敬登坤说:“我们敬家班到我这儿,我的后辈没人愿意学。”环县道情皮影后继无人已经成为事实,乡村的少年偶尔钻进戏棚也只是出于好奇看看热闹,没一个是真正愿意学戏的。
    “传承保护”这样的字眼用在道情皮影上,而且被社会广泛认同并付诸行动的历史并不很久。2001年8月,庆阳市领导调研后,提出把环县道情皮影作为一种特色文化予以传承保护,要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大力进行开发,使其成为环县文化、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随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发皮影产业。为此县上争取长庆采二厂捐助20万元支持开发工作。也在这一年,庆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发以香包刺绣、皮影艺术为主要内容的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从而为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的开发、保护、传承工作揭开了序幕。
    2002年6月9日,中国民俗学会将环县命名为“皮影之乡”。为了保护传承发展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2002年8月20日至23日,环县举办了首届“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2002年8月25日,甘肃民间艺术家协会将环县命名为“道情皮影之乡”。从此,道情皮影成为环县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2003年10月,环县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入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10个试点项目之一,使环县这一靓丽“名片”的传承保护发展得以全面启动。为了摸清底子,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环县道情皮影保护试点领导小组”,当时的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全员出动,展开全面深入的普查,收集了充足的文字、图片、录音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道情保护研究上,被称为“环县活字典”的康秀林无疑是位功臣,在他主编出版的《环县志》、《环县文史资料》、和《环县史话》等文化工程中,均对环县道情皮影作了考证和论述。2004年,县上再次请这位退休的老将出马,系统编写《环县道情皮影志》,从田野普查征集资料到编纂篇目,在近三年时间,以他统稿为主,和全体编辑部成员,起早贪黑,三易全稿,完成了近40万字的文化专志。
    2006年文化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环县的胜利召开,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为了集中展示保护成果,县上专门成立了“保护中心”,在西滩开发区投资1200万元尝试新建了“环县道情皮影博物馆”,精心布设了“保护试点工作成果展”和“环县精品皮影展”两个展厅,对普查成果集中进行全方位展示。
    应该说环县在道情皮影传承保护上,在全国都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我们将其归结为四个率先:一是率先制定出台了《保护传承暂行规定》、《传承人管理办法》和《戏班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做到了有章可循,先后分两批把长期从事表演、雕刻的135名艺人确认为县级传承人,并对60岁以上、从艺30年以上的66名传承人陆续由县政府每年每人发放给400元的生活补助。二是率先尝试推广了《道情音乐欣赏》、《皮影欣赏与制作》两本乡土教材进入课堂,下发全县605所中小学,还先后两次举办道情皮影和民歌大奖赛活动,以此激发全民热爱本土文化的热情。三是率先构建了协作研究框架,成立了由国内知名专家为名誉会长的道情皮影研究会,并与兰州大学、西北民大、西北师大、河北师大、陇东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互助协作关系,形成了皮影民俗、道情音乐、皮影艺术和口传文学等四个研究协作群体。四是率先系统出版了《环县道情皮影志》、《皮影精品荟萃》、《环县道情皮影》画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县道情皮影研究论丛》和传记小说《影神解长春》等研究成果和资料,使研究者从感性认识再次升华为理性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