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厚的一册《中华民族风俗词典》中,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礼俗是那样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然而现在,你如果按图索骥地前去搜寻,事实很可能令你大失所望。比如纳西族祭天的节日已基本消失;基诺族很有特色的上新房和过年礼、成年礼仪已不复存在:他们和汉族人的生活已没有太大区别。有人推断,基诺族的传统竹楼可能在10年内消失,服装在20年内消失,语言在50年内消失;民俗旅游好似“文化工业污染”,在威胁和改变着文化的丰富个性。 根源:伤害来自于民俗旅游的功利主义 我认为,是功利性的旅游开发动机造成了对民间文化的伤害。 由于旅游者是“上帝”,由于旅游者往往都有求新求异的游览动机,旅游经营者往往持一种迎合的态度,旅游者喜欢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艺术品、手工艺品甚至某些建筑样式和风格都以游客的趣味为标准,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可贵的守护精神,结果导致旅游地民间文化真髓的丧失。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带来了文化的商业化,功利主义的动机使旅游地的文化纯粹成了商品。文化养活了旅游,而旅游却污染了文化,损害了文化。用冯骥才先生的话说,文化已变得“旅游化”,而旅游却没有“文化化”。 民俗旅游是近年普遍看好的一类专题旅游项目,可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民间原生态文化价值认知肤浅,缺乏文化规划。旅游市场对民间艺术遗产庸俗化,热衷于廉价开发,人们试图把历史直接兑换为钞票。许多民族村寨的民俗正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侵蚀,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原本淳朴、自然、独特的古老遗风荡然无存。有些旅游开发商关注的只是有没有人来参与旅游,能不能盈利,他甚至并不在乎这是不是本民族的东西,是不是有损民族形象,只要能赚钱就行。这种开发对旅游经济来说,就像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一样,吃光了一处可以换个地方再吃,可对当地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却是毁灭性的。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的旅游开发究竟是只看重市场效益,还是把文化保护作为资源开发的前提?我们究竟是为了赚钱可以让民间文化为旅游开发盲目“献身”,还是虑及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长远大计去努力保护民间文化?如果我们只是把旅游业当做摇钱树,毫无节制地“利用”民间文化,那我们最终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旅游资源了。 当然,如果作深层的追问,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导致这些“文化表演”盛行的一大原因。旅游的文化真谛,要求旅游者应该具备心灵感悟的能力,可在现实中,旅游者往往缺少旅游地民间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对于其中的文化内涵往往一知半解或全然无知。许多游客是以游戏的心态来旅游的,对他们来说,“求奇”似乎比“求真”更重要,他们已经习惯了从书本上,从文化遗址上,从王朝更迭的历史上来了解民族,还不熟悉如何从民间文化来认识中国,从约定俗成世代传承的民俗生活来认识中国,认识我们民族的本源。(乔晓光,2002)在这里,旅游组织者的正当引导就尤为重要了。 回归:民俗旅游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旅游,本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后,一种非功利性的休闲方式。一方面,旅游产生了文化,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化,就是某些旅游者在休闲的旅途中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旅游与文化又是伴生的关系,人类已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事物,又成为旅游的对象物或曰旅游的客体。成为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再一方面,旅游活动还通过人这个文化载体的流动,对文化起到了传播和扩散作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据此看来,文化与旅游间应该是一种理想的共生关系,可事物的发展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使旅游的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人们只想到让文化为旅游服务,而很少去想旅游该为文化做些什么。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珍宝。就像生物丧失了多样性会使自然界的全体成员受到伤害一样,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将使积累了千万年的人类文化和精神资源受到威胁。因此,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应该成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旅游,既有经济功能又有文化的功能。我们切不可因为只顾追逐它的经济功能而损伤了它的文化功能。民俗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没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正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美的精神需求,激发了其前来旅游观光的动机。少数民族文化一旦失去了其传统与特色,旅游资源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民俗旅游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便是从功利的角度看问题,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就等于是保住了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何况我们的眼光还应放得更长远些。所以民俗旅游开发始终应强调“以文化为本”,当我们在按照市场机制重构“传统文化”时,应忠实地反映传统文化的原貌,不得私自篡改、歪曲和伪造。同时,在尊重传统文化原貌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利用文化的形式,保留文化的内在价值,促使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整合。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