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柯杨]剪纸艺术的创新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柯杨 参加讨论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内容之一的民间剪纸艺术,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有民间文艺种类中,在保护、应用和创新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个门类。全国各地在普查剪纸艺人、介绍当地剪纸特色、出版剪纸作品专辑、创建青少年剪纸艺术培训班、编制小学剪纸校本给学生传授剪纸技艺、设立剪纸艺术网站和举办剪纸优秀作品展览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的省、区、市、县在使当地剪纸艺术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异常活跃,成果显著。另外,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研究专家,也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强化和升温的东风,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史、艺术史意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剪纸艺人的个人技巧与风格、剪纸艺术的合理开发和产业化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一切都说明,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的剪纸艺术,从古代民间信仰的标志物(符号)、头饰和春节居室装饰品,发展到如今融入当代人最时尚的生活空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说以往几千年只是渐变,那么,目前我们却面临着在某些方面的突变。这是因为,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国门的开放,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和读图时代的来临以及人们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势必影响国民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等认知方式的巨大变化。我们在努力抢救、保护原创性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以利于恢复历史文化记忆和保存“回家路标”的同时,不得不注意剪纸艺术按它自己的发展演变规律向现代化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拓展与创新的倾向。我们当前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民间文化研究家和民间剪纸艺人、工艺美术家之间的互动,把现代艺术理念融入传统剪纸技艺之中,努力使这种趋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于民间文化研究家来说,首先需要解决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或者叫做学术观念的更新问题。个别民间文化研究家受传统学术观念的制约,总是把民俗文化看成是一宗“过去时代的遗留物”,只愿意充当“救亡者和保存者”的角色,难以改变“向后看”的习惯,对许多具有创新性质的民俗事象,往往嗤之以鼻,甚至称为“伪民俗”。我非常尊重这些专家保护原生态传统民间剪纸的执著精神,同时也希望他们在重视原汁原味地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重视民间文化自身的演变规律和不断出现的创新现象。因此我建议,这部分民间文化研究家有必要对产生于德国、曾流行欧、美、日的“民俗主义”(Folklorismus)这一学术概念加以研究(详见《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关于“民俗主义”》的专栏文章),以便使国务院文件中所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一方针得到全面地贯彻。“民俗主义”这个概念以其重视“传统的当代形式”和前瞻性、应用性而在国际民俗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核心,就是促使民间文化研究者改变传统学术观念,拓宽学术视野,把自己从只注目于“过去”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摆脱游离于现实问题之外的、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成为文化发展、创新与重建的积极参与者。
    要创新,最主要的就是要有具有现代艺术理念及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就剪纸艺术而言,除了高度重视各地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们长期积累的创新性经验的深层探讨、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之外,还要注意从娃娃抓起,培养后续人才。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周航副校长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温州市永兴第一小学陈海霞老师的《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和她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于她们把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小学美育教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把动手能力和对美的认知结合了起来。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愈来愈广泛地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孩子们的想象力最为丰富,通过剪纸教学与实践,使他们从摹仿向独创过渡,不仅从技巧的角度,而且还应当从把握现代艺术理念、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角度使他们由浅入深地受到影响和启迪,这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艺术想象力的激发都是相当重要的。
    当前,剪纸艺术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可说是创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在文化、精神领域也有着更多更高的追求。于是,一大批有创新意识的剪纸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在审美与应用两结合的方面大动脑筋,狠下功夫,在服装、瓷器、邮票、挂历、壁挂、屏风、挎包的图案设计方面,在居室、庭院和公共场所的装饰方面,以及人物肖像剪纸和图书插图等方面大显神通。江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邬书远先生,是将剪纸艺术用在陶瓷釉下图案设计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渔歌》、《十二生肖》、《猫头鹰》等,具有独特的视角效果。他的创意,为中国瓷器民族形式的图案设计创出了一条新路。许多很有眼光的服装设计师把京剧脸谱、皮影人物造型和传统的吉祥图案用剪纸的技法设计在体恤衫等休闲服装上,很受青年人和外国朋友的喜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籍华人李建文1993年至1996年连续四年,分别把犬、鸡、猪、鼠四个生肖用剪纸图案设计印制在美国邮票上,得到了美国公众的一致好评。山东泰安的剪纸艺术家卢雪女士,用112幅剪纸艺术作品,再现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深得丹麦人民的喜爱,被丹麦王国授予“国旗骑士勋章”,其作品永久收藏在丹麦安徒生博物馆。其中的四幅作品,又被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署设计成邮票图案,在记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公开发行。看来,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用中国剪纸技法加以独特表现,将是我国剪纸艺术走向世界的又一途径。费孝通先生在论及文化自觉问题时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用中国传统剪纸技法表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优秀文化,不但是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国剪纸艺术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做为世界公民一部分的中国人为构建和谐世界和艺术世界所做的贡献。
    有人认为剪纸艺术只是一种平面的视觉艺术,很难将其三维化、立体化。其实不然,有人就突破了这种认识上的局限。广东潮州58岁的剪纸艺术家张湘明别出心裁,运用剪纸刻纸技艺,精心创作出了国内第一个立体纸制“九龙宝鼎”。共耗时八个月,用掉了50多张大纸板。这座高70厘米、宽65厘米、重3公斤、全身镂空、涂以金饰、看起来富丽堂皇、犹如金器的宝鼎,是一件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湖南岳阳年逾七旬的退休军人侯学纯夫妇,花了十年时间,按照宋人张择端的原作,剪出了一幅长15.2米、高0.68米的《清明上河图》,画中1643个人物和208个动物皆栩栩如生。这幅作品曾在巴黎展出,引起了轰动。一位美国收藏家欲出巨资购买而被婉拒。这个例子说明,对历史上的名人书画,用剪纸形式加以巧妙的再现,也是剪纸艺术家们可以探索、创新的一条途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国外一些高水平剪纸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和技法,将大大丰富我们的创作。比如,丹麦剪纸大师皮特·卡尔森的代表性作品《起飞的鸟》、《燕子生蛋》、《古堡》、《牵手人》等,都把整张白纸与需要剪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进行构思,他只将构思好的艺术形象沿边缘剪出,留一处与原纸相连,并使其竖起,通过光与影的作用,使掏空部分与形象部分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有趣图画。他的作品,没有被抛弃的边角废料,都被加以利用,成为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对我们的剪纸艺术家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必定会有一定的启发。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崛起、人们居住条件的优化和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为剪纸艺术家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创造与发展的空间。我们企盼着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能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大步走向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弘扬真善美的使者和促进不同肤色的人类群体相互理解的桥梁。
            
    2007.8.1 
    
 
    本文作者:柯杨(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通信地址:730000,兰州大学柏斋15-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