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繁荣期 20世纪后半期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各国情况不一。50年代初期,俄国故事传承人研究较以前已经显露出弊端,社会制度变更导致了故事讲述者地位变化,民间故事的研究向作家文学方向发展,在不利的社会条件下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总体来说,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在复兴民族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民间故事传承人受到了应有的保护,同时,他们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多学科方法参与到该领域研究中来,出现了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欣欣向荣的局面。 尽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学者对故事传承人研究的热情一度减退。80年代后,民间故事传承人再次引起人们重视,1981年F·V沙斯金纳的《故事、讲述家、现代人》、1989年T·G伊万诺娃的《俄罗斯讲述家们》等就是代表[15],此时俄罗斯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并不侧重于搜集他们的故事,而是把重心放在传承人及其故事研究上,诸如传承人的比较研究、传承人故事的变异、传承人类型考察等,这些大大提升了俄罗斯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理论水平。 20世纪后半期的日本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自然不甘寂寞,许多学者大量译介国外故事传承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如饭丰道男将西方最主要民间故事传承人调查和研究方法介绍到日本[16],为日本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输入新鲜血液;对民间故事杰出传承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他们生活史、传承线路的考察、故事类型分析等方面,如1975年—1981年山田八千代对西三河进行故事调查,写了《故事讲述家的研究——西三河的杉浦达子》[17]等;对于故事传承线路和女性传承人作用的关注,柳田国男早就指出:“直到今天,仍会碰到意外出现的寻常人家的孩子,偏偏知道很多古事,且总愿意向人宣讲的情景。这种传承者的出现,溯本追源,是能够理出头绪来的。……对一家一户的继承兴衰这类事,男人的关心倒远不如女人的关心为深切。可以想象,人们的思想,都关注在各自最注重的方面,是自然的法则……女性的记忆力是很可宝贵的,它为传说的继承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8]。 但是,这个时段的日本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大不如热情高涨的20世纪前半期了。针对“民间故事讲述家的研究,在日本国久已荒疏,几乎成为无人过问的不毛之地,并且依然是未曾被人们所开辟原样未动地遗存着”[19]。为此,1983年前后,野村纯一教授潜心于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出版了《民间故事的讲述家》,希望推动当时日本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向纵深开掘。野村纯一教授的目的没有预期那么好,日本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依然没有走出“作家式”的研究怪圈。相比之下,欧美在20世纪后半期的故事传承人研究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代表了当今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最高水平。其中将民间故事传承人纳入到传统范畴考察的路径最为引人注目。 德国民俗学者早期重视个体故事传承人的创造性。他们认为民间故事的创造不是立足于个人,而是社区,他们更多地关注到个人与传统的关系,这种传统一直支持着德国学术界对传承人的研究。 爱尔兰民俗学会曾致力于凯尔特人的传统研究和中世纪的语言传统研究,在凯尔特人生活地区还保留了许多古代残留的传统,这些具有深厚古代传统的民间故事有其独特的价值,被认为是研究欧洲故事传统的关键所在。 匈牙利民俗学者在人类社会学基础上研究故事取得了成功,但缺陷在于内容、形态分析上缺少一致的方法。该国民俗学者的故事研究要求广泛收集传承人的材料,忠实记录每一个故事文本、每一个演述场景;对故事传承人进行社会学、心理学的深入调查;用当地人的眼光关注社区口头传统、关注社区结构;反复多次长时间地记录传承人的故事讲述活动和讲述文本。这种研究侧重于对社区传统和内部知识的全面把握,为揭开故事传承人的文化多样性起到了良好效果。 1990年Anna—leena Siikala出版的《理解口头叙事》(Interpreting Oral Narrative),以荷兰一个村庄的故事传承人为对象,将故事传承人与传统的关系分成五类,即对传统态度较为冷漠的积极讲述人、倾向于传统的具体条件下的讲述人、对传统感兴趣的消极讲述人、对传统感兴趣的积极讲述人和对传统冷漠的消极讲述人。Anna—leena Siikala还就故事传承人的“生活经历与传统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代表不同传统方向的讲述人似乎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基础,对自我生活的控制能力也是一致的。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表格,分析了讲述人与传统之间的关系。[20]美国民俗学家Linda Degh不仅对民间故事传承人进行系统的研究[21],而且还将匈牙利一个社区故事传承人纳入传统范畴实施考察[22],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民间讲述者代表一个集体的口述传统。……口头传播意味着讲述者不能在讲述过程中改变他的故事。当然少数的修正是可能的,而故事的结构和风格不能突然改变,讲述着要依靠自己的方式抓住听众。……讲述者确实熟悉集体传统,与之粘着,但却不是它的奴隶”[23]。 20世纪后半期,欧美一大批学者从书斋走向了田野,他们在深究民间故事传承人与文化传统关系的过程中,建构了较为科学的故事传承人理论,对我们认识故事传承人的本真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截止20世纪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发现民间故事传承人、采录他们讲述的民间故事文本为主,很少涉及故事传承人文化结构等理论问题;第二阶段是对传承人大规模发掘时期,也是全面建立民间故事传承人理论的时期,它表现为对民间故事传承人生活史与讲述作品的比照研究;第三个阶段为全面提升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理论水平阶段,突出成就是将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放在特定文化社区考察故事传承人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将传承人的研究放回他所生活的文化传统中考察,在静态的文本和动态的生活中把握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本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