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国社会,占人口比例非常小的基督教徒生存的社会相对是非常狭小的,经常处于自说自画、自成一统的局面下。在现代基督教外的社会里,除了对国家政策的回应,某人某事是对上帝信仰的见证外,几乎听不到基督教人士的声音。对于生活于特殊阶层的基督教,世人真是有极为复杂的猜测、羡慕、仇恨心理,因传统文化或世俗利益而不能逾越的障碍心理。希望对基督教人士的口述采访有助于揭开“洋教”的神秘面纱,揭开1949年后的政治和批判面纱,揭开基督教内文本资料的宣传性面纱,希望能用当事人的声音表达对历史和宗教的记忆和感受,对我们或许熟知或许陌生、若即若离的基督教会和一些因基督教传入中国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做出一些解释和理解,给理解和阐释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和本土化一种新的视角,引发一种或多种思考。 把握口述历史的精髓,也就是最明显的特点-它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2003年12月于京西北洼西里 (原载《基督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中心)第7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 -------------------------------------------------------------------------------- [1] 侯成德:《美国口碑史料学三十年》,《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9期。 [2] 林孝胜:《新加坡口述历史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口述历史》第一期(1989年),第231-234页。 [3] 唐德刚:《文学与口述历史》,台湾《传记文学》1984年45卷4期。 [4] 丁新豹:《香港博物馆口述历史计划简介》,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口述历史》第一期(1989年),第235-240页。 [5] R.Johnson and G.Mclennan,Making Histories:Studies in History Writing and Politics,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P221. [6] 汤普森文章,转引自沈固朝:《与人民共写历史-西方口述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发》,《史学理论》1995年2期,第103页。 [7] R.Johnson and G.Mclennan,Making Histories:Studies in History Writing and Politics,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P242. [8] 托什:《口述的历史》,译文见《史学理论》1987年4期,第8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