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近现代文献复制仿旧技术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马海鹏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文献复制仿旧,是确定文物复制件成品状态的重要工作步骤。通过加工制作重塑文献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历史烙印,使复制件从图文内容、字迹墨色、外观形态酷似原物,无限趋近原件。本文通过对文献复制着色仿旧技艺的诠释,阐述文献复制仿旧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文献复制 着色仿旧 技术解析
    近现代历史文献载体以纸质为主,此类文献的复制主要是通过描摹、印刷等技术手段,将文献上的字迹、印痕、图饰等项内容形象、原本地重新映现在相应的新载体上,然后经过染旧、作残、装订、装潢等后期技术处理,再现文献流转中所产生的诸多历史痕迹,使复制品从载体质地、字迹图案、笔触风格、颜色光泽、形状构成、残旧状况等方面与文献原件没有明显区别。复制件在字迹图饰等内容部分与原件相同后,纸张的颜色、形状、残破状况等仍与原件有较大的差异,只有经过染旧、作残、装潢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方能使复制件从整体上与原件趋于一致。文献复制着色仿旧方法多种多样,是文结合工作实践,拟就文献复制工作中着色仿旧技艺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梳理,谈一点心得,与同仁共享,粗疏之处,敬请斧正。
    历史文献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旧气旧色,文献复制要使复制件具有陈旧感,就必须着色作旧。经过临摹、印刷等技术手段将文献上的字迹、印痕、图饰等项内容原原本本地复制到新载体上,只是做到了复制件字迹图文形态与墨色等与文献原件趋于一致,但是纸张的颜色、残破状况与原文献尚有较大的差异,只有通过着色仿旧技术处理,才能使复制件整体效果更加趋近文献原件的光泽色调与新旧程度。文献复制着色仿旧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自然方法、人工快速老化方法与混合方法等。在文献复制着色仿旧工作中,这些方法既可单独适用,有时也需要相互配合综合应用。
    一 染色仿旧技艺
    染色仿旧是文献复制工作中最常用的物理做旧方法。根据文献原件的颜色、色调、色度调配染色用液,经过涂刷、浸泡等方法,使色料均匀地附着在复制件表面,达到着色仿旧的目的。明人苏伯衡《柒说》称,柒色要讲究“材、色、法、候的要领,则其色之浅深明暗,枯泽美恶不同,其深而明,泽而美者,必其工之善者。”
    纸质复制件的染色仿旧首先要了解纸的性质,熟练地应用颜料、胶、矾等材料,明晰其来源、炼制、调合与性能,并按天时、地气等工作环境审思施巧,利用和改造材料,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文献复制使用的纸张分为手工纸与机制纸两类,宣纸、毛边纸、皮纸等手工纸质地棉韧,吸水性好,强度较小;胶版纸、道林纸、新闻纸等机制纸质地厚硬而重,纸面挺括,强度较大,吸水性较小。染旧使用的颜料大部分为矿物质国画色,其色泽耐久,不洇不脱。常用的颜料有赭石、藤黄、花青等。赭石其色红嫩鲜艳,略带黄气,而无黑色。藤黄色嫩黄而丽,本身有胶性,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云:“藤黄,取笔管黄以嫩色者为上,不用胶,着水即化。”花青原料系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蓼科的“蓝蓼草”的叶与花,以蓼草沤制的蓝靛,其色幽静艳丽。另外墨、墨汁、红茶、桅子、橡子壳以及骨胶、明矾等也是染色作旧的重要材料。荆浩曰:“水晕墨章,兴吾唐代。”佳墨光色紫润,气味馥郁,质地细腻。用红茶煎煮的红茶水以黄为主,黄中透红。橡子壳色暗气沉,有天然旧色感。胶以粘度适当,易溶化,不脱性,稠而不腻,没有杂质的黄明胶为最佳,骨胶次之。矾也称明矾或白矾,由矾矿石烧成,其状为半透明无色晶体,水溶液有酸涩味,可做媒染剂和净水剂,有收敛作用。
    在调配染旧用液前,宜事先将颜料、胶分别置于器皿中,用冷水浸泡化开。藤黄浸泡时间需长些,使之细而滋润,染色的效果较好。花青、赭石不可久泡,长时间浸泡容易失胶。胶宜随用随泡,用多少泡多少。颜料与胶要浸泡化开,干块掺入染液中就会产生晕花。用时拿小木棒将其搅动均匀,使之充分融合,待渣子、杂质沉淀后即可使用上层液体,必要时可以用毛巾、细筛子过滤以便剔除杂质。染色用液需以墨入色时,应以研磨或新墨为好,研墨要浓墨淡用,其溶解效果较国画黑色好些,失胶的旧墨汁和宿墨,会凝固成细小的颗粒,染色时就会出现墨线或墨点,使复制品遭到污染。用红茶煮制的红茶水是染色仿旧的重要原料,为增加茶水色度,茶叶宜用冷水浸泡,加热煮沸后文火煎煮,时间可略长些,将茶中的颜色尽量煎煮出来,待其冷却过滤后即可调配使用。用红茶水与国画颜料调配染色用液离不开胶。为保证染制质量,一定要配置浓淡相宜、合乎需求的胶水,染色用液加入适量胶水可起固色作用,且有益于颜色的均匀。胶以无色无臭、没有杂质的黄明胶为好,骨胶颜色深褐,做胶水时只可利用上层清头。胶用冷水泡开后,用开水冲化或隔水炖化。炖化时间不宜过长,化开为止,放凉沉淀后即可使用。胶要当天用当天化,热天不可隔宿,久置失去胶性不可勉强再用。适量添加胶水增加染液密度,使染旧用液色度均匀,颜料与水融为一体,染制的复制品不致发花不匀。胶的加入还会增加染纸的抗水性,减少其伸缩性。
    上述以赭石、藤黄、花青、墨、红茶水、普洱茶水、桅子水、橡子壳水为主,调配染旧颜色水的做法是比较经济、传统的方法。若用量不大,可备置颜色丰富的管装国画颜料、瓶装幻灯投影透明水彩等调制染色用液。国画颜料透明亲水,不洇色,染色耐久。有些原件的颜色比较特殊,红茶水、藤黄、赭石或国画色、幻灯水不能满足需求时,也可用一些化工染料。化工染料透明度高,附着力强,但色相不易掌握,容易产生偏色,染出的复制品发新,易褪色,使用时亦极易挥散漂浮造成污染,用时需特别加以注意。调兑染旧用液的颜料多种多样,方法千差万别,若用漂洗旧画用水、浸泡旧裱褙纸的颜色水或在此基础上调制染液,着色染旧效果亦比较自然。
    纸张的矾染作旧素有“三矾九染”之说,是以多次罩染、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达到着色仿旧的目的,试图一蹴而就,反而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调配染旧用液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文献原件上的颜色构成,是一般黄旧还是黄中泛红,是黄中有褐还是黄中偏绿,旧气是否十足。其次是分析复制件上的图案、字迹墨色分布情况,所用纸张性质与自身颜色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等因素,综合总体情况进行考虑,使染旧用剂颜色基本符合染制要求。在传统的染旧工作中,红茶水是主要的染色用剂,根据原件色调加入藤黄、赭石、花青、墨等颜料,并视用量兑入清水调配染色用液,其中加入适量胶水可保障染色的均匀。原件略有黄迹,红茶水中加入少许胶水;原件发黄泛红,调入适量藤黄与赭石;原件旧而昏暗,除调入藤黄、赭石外,还需加入微量墨色;原件黄中透蓝,在红茶水中调入适量的藤黄与花青。有的原件表面旧中泛亮,可适当加入白色提亮,或染旧晾干后刷白芨水提高亮度。颜料的投入量谁主谁辅,要依据文献原件的色度、色感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染制后的纸张晾干后的颜色会变浅,调配染旧用液时,宜事先考虑颜色与各种纸张的匹配。
    染旧用液调制完成后,需查看其颜色是否符合要求。一般要用与复制件同样质地的纸张或多余的复制品试色。试样应自然晾干,不宜置于阳光下曝晒或用炉火、灯具烘烤,否则颜色往往偏重并略显陈旧。试纸与原件比较时,要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自然光下进行,光线不足色调不准,在灯光或阳光下校色,会受到光线中所含红、黄色素的干扰,造成偏色。为使复制件的色度色感尽量趋近于文献原件,试样经与原件比较后,色重可加水稀释,色浅或偏色用颜料进行调整,缺哪种颜色就补哪种颜色,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复制件的染制、晾干方法和漂染遍数要与试样时相同,以保证染色的准确。不要用这样的方法试染而用另一种方法染制复制件,也不要今天试色他日再染,使染液中的水分丧失,浓度增加,颜色变重,或在染制过程中随意兑水稀释,使颜色发生变化。若遇有纸张不易着色,可将染液加温使用。
    制作复制件所用纸张一般要比原件尺寸大些,在染色仿旧时要漂染后再按原件尺寸、现状进行剪裁、作残或装池。若先裁后染,晾晒过程中会出现复制件边沿颜色水流到纸边,产生沉积色块斑痕无法去除。复制件的染色和晾干方法要根据其载体纸质、文字图案墨迹与载体的结合方式区别对待。染色仿旧的方法一般分为:刷染、浸染、拉染、托染、干染等。
    刷染。比较适用于用新闻纸、道林纸、胶版纸等机制纸印刷制成的复制件。纸张强度大,字迹遇湿不会跑墨掉色。将复制品成叠码放在桌案上。下面垫上二层大于染件、吸水性强的干净衬纸,其作用是可吸附刷到染纸边缘以外的颜色,避免浸泡或污染其他复制品或弄脏桌案。刷染时要用排笔搅匀颜色水。第一刷要提笔轻刷,自左至右,由上而下依次刷染,用刷宜逐渐向下用力。为使染色均匀,刷上颜色水后要待纸张完全润湿伸涨后,再用较干的排笔自上至下,由左向右刷平刷均染件。排笔要上下左右刷出染纸的边缘,使之能全部刷到,也可避免排笔走动时把纸粘带起来。刷染时要用指尖按住复制件,防止其移动错位。刷染行刷速度适当,运笔均,染就的颜色也均匀。排笔的重合部分不宜太宽,否则染纸就会深一道浅一道。每件复制品刷染的遍数要相同,以求色调一致。复制品的染旧一般刷染二至三遍为宜,一遍染就的颜色发死,不自然,如染二遍欠色,三遍偏重,可在复制品的背面再刷染一遍,用背面旧色衬托正面颜色,这种方式染成的旧色自然柔和。每次刷染均要待前次染色干透后再进行。颜色刷均后将纸搭在木杆上晾干,木杆间要留有一定间隙,便于空气流通,使染纸易干,也避免相互粘连造成污染。有的纸张搭杆处容易产生一道颜色痕迹,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可将染纸一端3厘米左右宽的地方不刷染液,在此抹些浆糊,将染纸粘在晾杆上挂晾。染纸晾至九成干时取下,平展叠放在桌案上,用木板及重物将纸压平晾干,使之平展无皱。若待纸完全晾干,纸的边角就会翘起卷曲,不易压平。染旧着色偏重可用清水或温水漂洗褪色,晾干后,重新调配颜色水再染。
    刷染亦适用于宣纸、毛边纸、东昌纸等手工纸的染旧。刷染时可用排笔蘸少许染液,将纸润湿,刷平吸附在桌案上,然后排笔蘸足染液依次行刷染色仿旧。有时手工纸的染色极易出现晕花和排笔刷痕,染时除在染色液中加入适量胶水外,宜先将所染纸张,用清水洇湿闷润后,平铺吸附在桌案上再施刷染,或用排笔蘸上颜色水,在桌案上刷出大于纸张面积的底色,然后将纸平铺其上,再行刷染之,以克服染纸的晕花与排笔刷痕的出现。刷染要掌握好排笔的含水量,干湿适度,运笔刷均刷透染纸。刷染后的纸张晾干可用挂晾的方法,也可以平展在桌案上,待其自然晾干后揭起压平。手工纸强度小,湿强度更小,刷染不可反复进行,争取一遍即可,否则极易刷破刷裂或纸身起毛。有些纸张幅面较大且纸色深重,如反复刷染会导致染色不匀,并出现花斑、刷痕。为了减少刷染遍数,可以选用与原件纸色相近,未经过漂白处理的本色纸,或放置多年的旧纸制作复制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染色,可以取得较好的仿旧效果(图一)。
    浸染。一般是将复制件放入盛有颜色水的器皿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压平。简便的方法是:将复制件平铺在桌案后,刷颜色水浸染之。这样可使复制件饱含颜色水的浸泡,达到色泽均匀饱满的目的。宣纸、毛边纸、东昌纸、高丽纸、皮纸等手工纸适用于该法,但要保证复制件上的字迹墨色遇湿不会跑掉洇散。为省时、省力、省料,染前可按原件尺寸裁好。染时用排笔搅匀颜色水,拿笔尖轻轻刷扫潮润染纸,并使之吸附在桌案上,而后用笔蘸足颜色水刷平刷均染纸,并尽量赶出纸下气泡,待其干后揭起压平。此法染液中宜加入少许胶水,以保障染色的均匀。为避免染纸粘在桌案上无法揭取,可在潮干时揭起压平。若遇无法揭取时,可用针锥挑起染纸一角后,再将竹启子轻轻插入纸下,向外平行移动,揭开相邻两边,然后用手捏住染纸,向外向上用力掀起揭下。用胶过量,纸会与桌案粘贴很牢,不易揭去,这时可在纸上刷些清水将胶化开后,再撤去多余水分揭起晾干压平。机制纸亲水性差,不易与桌案吸附粘住,不宜采用此法(图二)。
    拉染。亦称拖染,即将纸浸入颜色水槽中再拉出来的染色方法。此法须备有染纸槽和一个丁字木架。染槽搪瓷、塑料均可,大小依需要而定,一般长90厘米、宽25厘米、高6厘米,槽的右端固定一根玻璃棍。如用化工颜料染制,需用热水调配才好上色,颜料用开水冲化试色后,要将染纸槽保持在70℃的恒温状态,温度过高,颜色水起沫,纸会染花,温度不够,染纸不着色。若用国画颜料染色则不需要加温加热,此法仅适用于宣纸、毛边纸等手工纸的染制。染前把纸的一端用浆糊粘成一纸筒,将晾杆穿入,或将纸的一端粘在晾杆上,浆糊干透粘牢后即可进行拉染。右手执晾杆中部,将纸平放在染槽内,左手用丁字木架在靠近玻璃棒部位向下按纸,使之浸入颜色水中,右手将纸紧贴玻璃棒均匀缓慢地拉出挂晾。拉染着色均匀,一次成型,也避免了染纸上纸球、笔毛或刷痕的出现,比较适宜瓷青纸、大红纸等批量色纸的染制。
    托染。原件旧色较浅,复制件在染旧作残后不能达到正常使用的强度,则需要对复制件进行托裱加固处理。为方便起见,复制品作残后可在修补残缺托裱加固时,把颜料兑入浆水,将浆水均匀刷在复制品背面,修补残缺、上平托纸排实上墙晾干,在修补托裱的同时完成染色仿旧。此法适用于宣纸、毛边纸等较薄的手工纸。复制件文字图案墨迹遇湿易洇散的,可把浆水刷在托纸上,将染旧的托纸采取覆托的方法粘附衬托在复制件上,达到既避免墨迹洇墨掉色,又整体着色仿旧的目的。有些复制件临摹、印制后需要托裱装潢,也可采用托染的方法着色仿旧。但原件旧色深重,其复制件的作旧不宜如此操作,浆水颜色浓重,染就必有花斑刷痕。
    干染。宿墨,红、蓝墨水等水溶性颜料临摹描制的复制件,墨迹遇湿极易掉色洇散,必须采用干染的方法进行染旧处理。将细小的灰尘埃土、不含砂性的干黄土、粉状的水粉水彩颜料、剩余刷染、浸染颜色水及水分自然蒸发后析出的颜料粉末作为染料,用棉球、纱布或棉丝蘸上一些调配好的颜色粉末,均匀涂抹在复制件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反复擦拭涂抹,着力适度,轻而匀缓,不能性急。否则容易染花或撕坏擦破染纸。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避免字迹墨色的洇烘跑墨,但是纸上粗糙颜色颗粒依稀可见,纸面与粉状颜色的结合也不牢固。因而此法可作为复制件成品局部着色仿旧精细处理的辅助手段(图三)。
    二 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应用
    高锰酸钾(KMnO4)、次氯酸盐(HCLO)广泛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等。在文献复制仿旧工作中运用这些高强度氧化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不仅可以使复制件载体的白色纸张着色变黄,而且还会让彩色纸张褪色变浅,使细腻的纸质表面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使复制件字迹墨色略有褪变,从而令复制件纸质载体与字迹墨色在整体上有一种历史的陈旧感。
    次氯酸盐的使用。次氯酸盐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钾、次氯酸钙等。在文献复制仿旧工作中常用的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这是由氯与熟石灰作用而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一般含有效氯约35﹪,主要用于彩色纸质复制件的褪色仿旧。文献复制有时需要用一些现有的彩色纸进行临摹或印刷,然后根据文献原件褪色程度与部位,调制漂白粉溶液对复制件实施褪色仿旧处理。方法是:1.用水调配2﹪的漂白粉溶液,搅拌沉淀后,用定性滤纸过滤,清除杂质与未溶颗粒,使之成为较纯的漂白剂;2.漂洗褪色可用漂池或瓷盘浸泡,也可将复制件平铺在桌案上,用排笔蘸漂白粉溶液依次淋刷,并随时观察颜色变化,有的局部褪色严重可着重漂白;3.漂洗褪色达到要求后,需用清水充分淋洗,以尽量去除残存的漂白粉溶液;4.复制件起台晾干压平。目前市场上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龙安84消毒液亦有同样的漂白褪色功能。由于复制件载体纸张的染色方法、使用染料、颜色深浅、褪色程度均有较大差异,因此调兑漂白剂的比例与漂洗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褪色仿旧是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漂白剂的调兑比例不宜过大,要留有观察操作的时间。漂洗褪色也可采用刷染着色试样的方法,确定漂洗液的浓度与漂洗时间(图四)。
    在文献复制使用的机制纸中,有些纸张表面涂有保护层,使刷染或浸染的颜色液无法与纸张结合,复制件不能着色做旧。这时需要调兑漂白粉溶液刷在机制纸表面,氧化去除纸面涂层与光泽,然后调配染旧颜色水刷染或浸泡着色作旧。绢本文献的复制一般是先作旧后临摹。为使丝绢的酥旧程度符合复制要求,需对新绢进行作旧。用漂白粉水将绢浸透后以清水淋洗,取出平铺在桌案上,撤去水分后,用薄浆将其粘贴在水油纸上,稍俟平挺揭起,下衬素纸晾干,试看葆光旧气是否与原件相近。如感不够,再罩刷一遍稀释的胶矾水,干后再进行比较,若仍觉不足,亦按前法反复多遍,可使新绢产生酥脆和旧气,葆光与旧绢相近。
    高锰酸钾的使用。高锰酸钾为深紫色晶体,稀释溶液呈紫红色,氧化后显黄色。其溶液既可以用于着色仿旧,也可以用于彩色复制件载体的褪色仿旧。高锰酸钾溶液比较适宜黄色较浅、旧色不重的机制纸复制件着色仿旧。方法是:用凉开水调兑3-5﹪浓度的深紫色高锰酸钾溶液,待其充分溶解后用桌面淋洗或瓷盘浸泡的方法进行处理。桌面淋洗就是将复制件平铺在桌案上,用排笔蘸高锰酸钾溶液依次淋刷,待纸色黄旧变化达到要求后,即刻用清水洗去复制件上高锰酸钾溶液,然后晾干压平。用瓷盘浸泡比较适合黑白照片的着色仿旧。浸泡照片的高锰酸钾溶液一定要完全溶解,否则照片进入瓷盘后接触到未溶化的高锰酸钾颗粒,就会出现无法清除的黄色斑点。照片在浸泡时要用竹夹子夹住照片一角,不停抖动或晃动瓷盘,以免旧色不均。浸泡照片旧色符合要求后,要即刻捞出,清水冲洗后挂晾风干。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彩色复制件载体的褪色仿旧做法,与上述漂白粉溶液的使用方法相同。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放置两小时左右的液体会变成褐紫色失去作用,宜随用随配。由于各种机制纸的造纸工艺、原材料、添加剂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高锰酸钾溶液的使用浓度与浸泡时间,也要因纸、因时、因所需旧色而定,需要悉心体会,不断摸索实践(图五)。
    用于书写春联、喜字、福字的大红纸,是用水溶性极好的酸性染料刷染而成,遇湿极易掉色洇散。这类彩色复制件纸张的褪色仿旧切不能用上述方法操作,宜采用下文介绍的光照辐射褪色仿旧技术进行处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