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获奖项目展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文物报 newdu 参加讨论

    特别奖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
    阐明西藏民主改革是西藏发展史乃至人类人权进步史上壮丽的历史篇章。展示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央政府关怀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展览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各展示单元,将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分为和平解放西藏,平息武装叛乱,西藏的民主改革,50年来统一与分裂、进步与倒退的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五部分。展厅面积2800平方米、展线长740米、文物展品164件(套)、辅助展品1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74件(套)。展览在主轴线上设计了重点内容的几大亮点,如布达拉宫造型、民族团结宝鼎、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群雕等。整个展览于平缓中形成起伏,节奏感张弛有度,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观情绪。展览采用了感应软件、电子手写输入等新技术。共有近33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61家媒体刊发了129篇相关报道。展览期间馆方邀请藏学专家举办了2次讲座。
    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史”基本陈列
    展览以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为主题,以长期研究为基础,确定“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为凸现主题的重点和亮点,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革命历程为主线,揭示了延安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在展览结构设计上,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详实的史料和丰富的文物,全面展示了延安时期,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陈列结构分为6个单元。展厅面积10050平方米、展线长1600米、文物展品2200件、辅助展品100件,其中珍贵文物100件。展览设计围绕陈列主题和内容,通过对空间氛围的营造,努力还原历史原貌。如50米长的延安市场沟的场景复原,使观众从视觉、听觉上,感知到市场沟浓郁的商业氛围和陕北人民纯朴的民风,充分体现了模范试验区的社会风气。展览中合理使用国内相对成熟半景画、幻影成像、投影成像等新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共有290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20多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100余篇。在重庆举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在宁波、西安等地举办“回到延安——延安时期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南京、上海、武汉、石家庄以及福建、广东等地宣讲延安精神。
    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发展史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该陈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汉字源流绎古今、第二部分为民族文字大家庭、第三部分为从印刷术到信息化。 中国文字发展史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它们的产生、发展、演变构成了展览的主体部分,而展览的第三部分反映了 中国文字在使用技术上的进步与发展。三大部分在以汉字为代表的中 国文明发展线索背景下,将历代与文字发展密切相关的人、事、物作 为闪光点,来展示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厅面积4765平方米、展线长720米、文物展品1260件(套)、辅助展品 22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74件(套)。展览设计通过连接式、开放式展厅,保持展览的连贯性,加深观众对文字发展历程的印象,并利用拓片等方式和辅材,清晰地展示小型文物上的文字,以方便观众参观。其次,从体验的角度看,展览注重情景的烘托,通过设计相应的布景,辅以科技手段,加强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共有142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先后有37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 217篇。围绕展览,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开辟了有关文字方面的学术讲座。
    精品奖
    浙江自然博物馆:自然·生命·人(新馆基本陈列)
    展览注重把自然科学知识介绍与获取知识方法论介绍相结合,使观众不仅了解自然是什么?还了解为什么?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展览分为序厅、地球生命故事、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绿色浙江四个部分,后三部分又各自分为若干单元。展厅面积5200平方米、展线长900米、文物展品5000件、辅助展品360件(组),其中珍贵文物1525件。展览探索“双二元配置结构”“情景再现”“观众体验”等形式设计,创新设计理念,实现内容与设计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参观氛围。展览创设并应用树木脱脂、防腐、树叶钢模翻制工艺流程和亚克力水面雕膜工艺流程;应用岩石造型翻模喷浆技术制作海岛、山地的岩石等辅助展品。共有1763203人次的观众参观了展览,37家媒体刊发了相关报道600余篇。围绕展览,馆方推出科普讲座等教育活动267场次。
    浙江省博物馆: 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
    展览以浙江“精勤耕战”的文化品格为主导, 以信息传播为展示理念,反映浙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展览由序厅、文明曙光、古越王国、三吴都会、东南翘楚、繁庶两浙六部分构成。“故事线”涵盖了知识间的相关性,形成便于组织、展示和能够得到效果的结构,并逐层对展示主题进行具体的、扩展的、深化的、有力的阐述。展厅面积2092平方米、展线长711米、文物展品1919 (组)、辅助展品41件(个),其中珍贵文物1500件(组)。
    展览准确把握陈列重点和亮点,选择重要的田野考古发掘材料作为陈列的基本单位,营造实物展品的文化坐标和使用氛围。在场景的概念下,综合、立体、生动地讲述具有过程性的故事。共有181.8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先后有30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90篇。围绕展览先后举办“武林文博讲坛”系列讲座,使更多的人认知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是反映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文明进程与重要文明成果的大型基本陈列。 展览主题以河南山土文物为依托,以珍贵实物展示为基础,以丰富的文物展示和知识信息,集中展示河南古代文明成就,突出河南作为中华文明之源的重要地位。展览由七个部分组成,前有序厅,后有尾厅。1.序厅部分以地层墙说明了中原文明的一脉相承与厚重底蕴;2.原始社会部分表现了中原文明的起源的过程;3.夏商部分表现了国家在中原地区的建立;4.西周部分表现了礼乐文明的形成;5.东周部分表现了礼崩乐朝的局面和各诸侯国的文化差异及秦的统一;6.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表现了文化的融合性;7.隋唐部分表现了文化鼎盛的繁荣面貌;8.宋金元部分表现了世俗文化的崛起;9.展览结尾部分的活字印刷墙的形式再现了古代重要典籍名句,并将四大发明与今天的关联制作成投影,讲述中原文明传承至今并走向未来。展厅面积5500平方米、展线长1280米、文物展品4533件 、辅助展品57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480件 。 先后有36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436篇。共有2297840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安佛韵——古代佛教造像艺术
    展览重点反映长安地区的佛教石刻造像的发展脉络, 展示佛教造像“长安风格”的特征和艺术性。展览分为“众生祈愿——佛教造像碑专题”和“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部分。 展品选择北朝至宋代具有代表性的石刻佛教造像,包括造像碑、小型单体造像、大型单体造像、背屏式造像、龛式造像、佛教头像等不同类型,均以独立区域形式布陈,并设计文物说明牌、相关佛教知识展板、造像拓片、多媒体影视片等多种辅助展示手段。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展线长320米、文物展品149件 、辅助展品40 块 ,其中珍贵文物133件 。参观线路设计为逆时针,无交叉线路。重点文物采用独立柜展示,如唐残菩萨像;重点区域选择独立空间和形式展示,如安国寺造像区提取密宗寺院建筑形式及相关元素,色调以棕红色为主,龛式造像的展示为点状龛式造型,嵌于墙内,色调为暗黄色,北周五佛造像区以壶门为背景。展板采用高精度写真、铜腐蚀和实物三种展示方式,与展览整体设计风格协调,内容图文并茂 ,使观众充分领略古代长安佛教造像艺术之美。共有51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先后有179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83篇。组织展览先后走进机关、军营、校园、社区、广场进行展览,并举办一系列学术讲座。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
    展览通过完整揭示何家村窖藏文物和充分展示遗宝,进而表现兼容并蓄、推陈出新、辉煌灿烂的盛唐文化 。 展厅空间划分为两部分:序厅、精品展示区及多媒体影视厅。 序厅以朴素的盛放全部珍宝的两个陶瓮和一个银罐为展品组合 ,完整地揭示窖藏,并凸显主题。 精品展示区依文物质地、用途分成三个单元,各单元内又按种类、造型、纹饰、工艺形成不同层次组合。第一单元“玉润华光”,集中展示窖藏出土的玉器、宝石30余件组。第二单元“金银璀璨”,展示了 200多件(组)各式金银器。第三单元“珍泉荟萃”,完整展示窖藏出土的39种中外珍稀钱币。各单元内容既相互独立,有着各自的展示主题,又彼此联系,共同表达展览大唐风采的主题。展览“故事线”设计为:何家村遗宝探索与发现。从“惊世发现”入题,激发观众兴趣,再通过观赏展品细节和展览内容,从而破解“遗宝之谜”。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展线长176米、文物展品300件(组)、辅助展品6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00件(套)。共有72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先后有143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143篇。围绕展览馆方先后举办“何家村珍宝与唐代文化”系列讲座,并出版有《大唐遗宝》等图书。
    黑龙江省博物馆: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展
    展览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松花江流域文明,上限追溯到距今2万余年的旧石器时代阐述女真先祖的民族演进,下限延续到其后裔满族建立大清帝国。展览共分大金帝国、先民足迹、凤凰涅槃三大部分,每部分又分为若干单元。展厅面积2782平方米、展线长2130米、文物展品807件、辅助展品210件,其中珍贵文物187件。“大金帝国”部分的最大展厅中,“护步答岗战役场景”色彩浓烈,气势恢宏,“徽、钦二帝被掠往北国”的场景使用单一白色,以形成与前一场景的巨大视觉反差。展览采用了多机联放超宽弧幕数字动画、3D幻影成像、投影、电子翻书、组合动态视频投影等新技术。展厅装饰采用奥松板、柏藤墙衣木纤维材料等。共有22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20家媒体刊播相关报道50篇(次)。展览展出期间,馆方举办了2次讲座、1次流动展览。
    甘肃省博物馆: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
    甘肃是佛教传入中原腹地的重要路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甘肃省博物馆拥有丰富的佛教艺术藏品。展览立足于全省的高度,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全面展示甘肃佛教艺术的全貌。展览共分6个单元,以佛教艺术为主题,以历史沿革为主线,涵盖了十六国至明、清的时间跨度,全面展示了佛教传入、融合与发展至鼎盛、被世俗化直到藏传佛教兴盛的轨迹。展厅面积1122平方米、展线长254米、文物展品147件、辅助展品19件,其中珍贵文物60件。颇有创意的形式设计,通过烘托、渲染、放大等手段,使展厅产生了活力,如序厅设置了莫高窟壁画制作场景和大漠驼队幻影成像,将观众直接带进展览氛围;而引入自然光线的展厅中央区域,陈列的仿制白塔、炳灵寺大佛、放大到4米的石造像佛塔,与3.17米高的转经筒、模拟栈道共同使观众和展览形成互动。共有30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15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26篇。馆方开展了讲座、有奖文物评选等15场次活动,使观众与展览进一步交流互动、共享佛教文化知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展览以揭示文物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为目标,努力维护南越王墓及出土文物历经两千年未被盗扰的难得真实性和完整性,诠释南越文明。在设计中注重体现南越国的地域与时代特征,以更利于表现主题的方式划分陈列布局;注重吸纳新的考古科研成果。展览分6个单元,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展线长1050米、文物展品1670件、辅助展品150件,其中珍贵文物1127件。展览重点是展柜内设计,亮点是儿童活动区。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上采用了周界智能监控、多维驻波探测、柜内无线湿度监控系统等新技术。展览接待观众21﹒6万人次,38家媒体发表了相关的报道108篇。展览增加了南越王玩国、玉作坊、读书角等互动区域,为观众与文物间搭建桥梁。“南越王玩国”将南越文化以游戏的形式贯穿起来,让3-10岁小观众通过多项参与留下深刻记忆。图书角为公众利用博物馆图书资料信息打开窗口,开创了新的展览服务形式。展览为省老干大学和志愿者举办“大讲堂”,并组织中学生乡土历史教学活动。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基本陈列
    展览展示周恩来、邓颖超的生平事迹,介绍他们对社会的突出贡献,展现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主展厅设瞻仰厅、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三个展区;西花厅专题陈列厅设复原陈列和主题文物陈列“伟大的情怀”展区。展厅面积3947平方米、展线长595米、文物展品2100件、辅助展品290件,其中珍贵文物182件。展览中采用了互动数码桌、120度弧幕投影、虚拟翻书、电子留言板等新技术。共有100余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13家媒体刊发了相关报道21篇,馆方以建立分馆、思想教育基地、学习研究基地及宣讲等形式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九·一八”历史陈列
    展览以日本侵略东北和东北军民抗日斗争为主线,全面反映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惨遭14年奴役从而奋起抗争、浴血奋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该展览由沦陷篇、抗争篇和反思篇三大板块构成,整个展览以时间为脉络将重要的历史事件贯穿到一起,既保持了每个展厅的独立主体又突出了展览本身的整体性。展厅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文物展品654件、辅助展品1125件,其中珍贵文物113件。展览的艺术形式和手段突破了传统模式,有许多创新,如陈列设计在510米的展线中结合陈列内容设置了14项用高科技手段来实现的重点展示项目,使观众每行至35米就有一个兴奋点。展览在展板制作上采用UV喷绘技术,展览中还多处引进舞美艺术。共有149﹒5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45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150篇。围绕展览,馆方先后与省社科联合办“辽海讲坛 爱国讲座”,与东北新闻网合办“九·一八系列爱国讲座”,并常年开展送展大篷车活动,同时在全国10余个城市进行巡展,共开展配套教育活动83次。
    单项奖
    最佳创意奖
    河北海盐博物馆:天工开物——中国盐史
    展览系统展示了盐的历史、盐科学技术、盐文化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该展览有序厅、“华夏盐踪”“当代盐业”“神奇的盐”等内容组成。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展线长1326米、文物展品163件 、辅助展品 489件 ,其中珍贵文物28件。展览设计合理,经过巧妙构思设计,较好地解决了陈列与建筑的空间矛盾,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并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用水墨淡彩风格绘制的二维动漫“熬波图”,采用动感手段,生动再现了元代海盐制作工艺,增强了感染力和吸引力,属国内首创,成为陈列的亮点之一。 多点触摸、大屏幕显示,容纳了大量与陈列相关的知识信息,为观众了解更多内容提供了方便。
    最佳服务奖
    山东博物馆:明代鲁王展
    展览选取了出土文物中有代表性且能涵盖鲁王朱檀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文物精品 ,展览分序厅、王室礼仪、生活起居、文房珍宝、出行仪仗、结尾六个部分。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展线长240米、文物展品795件(套)、辅助展品32件(套),其中珍贵文物795件(套)。在展览设计中有效地把展览内容与空间规划有机结合,根据展览内容与建筑空间的实际情况对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和单元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观众的参观疲劳感目的。展览平面设计整体风格简洁明快,以设定的基线为准,以最简洁的方式展开版面,严整有序,新颖大方,使图文版面呈现最佳画面效果。
    最佳内容设计奖
    福建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
    展览以考古发掘和史籍记载为基础,撷取福建古代文明中闪耀的亮点连缀成线,全景式展现了福建古代文明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体现出最新的考古、藏品等学术研究成果。展览按时间线索,由“山海家园 闽之先民”“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六部分组成。展厅面积1423平方米、展线长275米、文物展品503件、辅助展品20组,其中珍贵文物264件。展览空间突破狭长形展厅的局限,形成长中取正的格局。陈列设计突破了历史类风格的窠臼,着力凸显陈列展览的艺术品位。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展示重点内容,形成鲜明突出的展示效果与亮点,如展厅内的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场景等。
    最佳宣传推广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永远和祖国在一起
    展览充分发挥文物不可替代的实证作用,辅之以先进展陈形式凸显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主题。展览分三部分: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诞生、在中华多元文化的熔炉中成长、在丝绸之路的发展中繁荣,全面展示了古代新疆在祖国母亲怀抱中不断茁壮的历史进程。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展线长360米、文物展品87件、辅助展品22件,其中珍贵文物18件。展览形式设计以“内容科普化、形式艺术化”为理念,将文物和辅助展品的静态展示,辅以动漫、多媒体等声、光、电多种手段,激发观众兴趣、拉近与展览的距离。
    最受观众欢迎奖
    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
    展览旨在凸显淮海战役的历史地位及淮海战役的特点。展览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分为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五个部分。展厅面积2﹒56万平方米,展线长1660米,文物展品2608件、辅助展品325件,其中珍贵文物1207件。展览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引用了最新技术“文物保护用包装系统”——RP,实现了不对文物本身进行处理或干燥,通过改善文物的微观保存环境,而达到长期保护文物的效果,有的场景中运用单光面透视技术。
    最佳形式设计奖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
    展览以军事斗争为主线,包括决策出兵、运动歼敌、边打边谈、胜利归国四个单元。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展线230米、文物展品800余件、辅助展品55件,其中珍贵文物150件以上。展览把序厅、二次战役、英雄赞歌、缅怀墙和坑道战等内容重点都设计在中心轴线上,同时恰当处理中心区的“内放”与两侧展区“外敛”的关系。展览仿制钢梁采用硬度高、质量轻、无污染的加强发泡材料;主体展墙采用表面喷色漆的杉木集成材料;采用硬质喷漆的办法制作作战地图。展览开展期间,共有85万人次观众参观,一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发表相关报道2篇。结合展览,馆方共开展教育活动6次。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闽西
    展览系统展示了闽西革命斗争史,表现了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展览采用编年体和记事体相结合的形式,以革命斗争为主线,结合重要事件专题,由六个部分构成。展厅面积2097平方米、展线长406米、文物展品502件、辅助展品122件,其中珍贵文物103件。陈列设计做到了以文物保护为前提,整体设计有较大的空间和较深的视线。展览运用触摸屏联动投影幕、沙盘感应投影、双屏转移等展示技术,强化宣传教育功能。展览观众达35万人次,相关报道51篇。
    最佳制作奖
    南京市博物馆:龙盘虎踞——南京城市史
    展览根据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特点划分为建都以前(远古到秦汉),建都(六朝),失去都城地位(隋唐宋元),再次建都、发展(明与清初),近代都城(晚清民国)五个部分。展厅面积3782﹒64平方米、展线长996米、文物展品1883件套、辅助展品53件(组),其中珍贵文物956件套。开篇与结尾以象征、具象手法突出南京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隐喻主题。建康城、宝船厂、报恩寺、秦淮河等场景设计以重大事件为背景,突出文物见证,表现主题。共有112782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20余家媒体刊发了90余篇(次)相关报道。围绕展览,馆方开展了讲座、流动展览等7次社会教育活动。
    最佳综合效益奖
    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
    展览分为尚武修文、尊礼崇乐、蕴美求奇、好巫祈福四部分。结构分明,脉络清晰,全面展示了楚国政治军事、礼乐文明、艺术成就、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展线长600米、文物展品264件、辅助展品6件,其中珍贵文物248件。展览根据内容需求将重点文物的展示设计成与之匹配的特定空间氛围里。在新材料应用上,展览尝试采用了玻璃胶黏合玻璃,既保证了文物安全也节约了成本。共有近20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37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195篇。围绕展览,馆方举办各类公共讲座50场,开展各种活动190场次。
    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
    广东省博物馆: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
    展览以自然类陈列适用的主题单元式结构完成,共分地质地貌馆、陆地野生动物馆、海洋馆、古生物馆等8个部分,从植物到动物再到消逝的生命,以自然环境保护结束。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长1221米、文物展品1557件、辅助展品58件,其中珍贵文物58件。该展览在内容与形式设计中实现了若干新颖独到的创意。如:突破传统展墙的概念,采用实地翻模、现场拼接的方法,将广东最具代表性的诸座名山大川“搬”到展览现场。在近4000平方米、高度为8— 22米的空间内,借助跃层式布局放置超大展品,产生穿越时空与古生物和谐共处的观展效果。展览接待观众190万人次,有10多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30多篇。围绕展览,馆方推出了专题讲座、“婷婷姐姐讲自然”“小小讲解员”等专题活动。
    诸城市博物馆:北朝神韵——诸城佛教造像艺术陈列
    该陈列包括“概述”“石造像”“金铜造像”“白龙山遗址出土遗物”等四个部分。 该展览展出文物123件,着重选择精品珍贵文物102件。同时利用铭文拓片、图版、喷绘等辅助展品有效烘托了展览气氛。展厅总面积600平方米, 展线总长度为169米。前厅重点突出前言及卢舍那大佛头。展厅中心散点式莲花座造型突出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使金铜像可以360度展示。版式设计通过繁简对比、空满对比、弧线直线的组合,给人震撼感,富有佛学哲理。共有11.5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先后有13家媒体发表了与展览相关的报道32篇。围绕展览馆方先后举办关于佛教知识的系列讲座及研讨会。
    最佳安全奖
    首部博物馆: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
    展览以通俗形式解读高度学术化的课题,表现了前3500年至前1400年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程、中国早期国家从萌芽到初创的发展脉络。展览分为序厅、家园、邦国之路、王国崛起、为尾声几部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展线290米、文物展品212组件、辅助展品72件,其中珍贵文物92组件。序厅以星空象征“满天星斗”学说;邦国之路提炼各文化的典型符号展现缤纷多元;尾声“文明长廊”对比了中外文明进程。共有6.6万余人次观众参观了展览,50家媒体刊播了相关报道60篇(次)。展览期间举办了“博物馆探秘——寻觅古陶”“陶艺活动——彩绘陶瓶”、讲座等教育活动25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