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陈的“形式脊梁”赋予思想的灵动 ⊙主词与辅词相承,提升序厅意蕴 ⊙“整合情节”,拓展主题内容 ⊙表喻战场环境,注重物象刻画 ⊙建构战争题材陈列语境的关键 努力做到主题鲜明,思想性和艺术性突出,始终是战争题材陈列的形式设计人员的终极理想。而形式设计的创意对主题思想的深度把握,即能否将内容的思想内涵和形式设计的最新理念紧密结合,是建构战争题材陈列形式的主导因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的改陈,遵循博物馆军事主题陈列艺术的美学规律与要求,在对战争军事题材陈列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反思领悟的基础上,通过对陈列内容及各种形式构成要素的研究、挖掘、塑造、重组和创新,努力打造陈列特色。 陈列自2010年8月开馆以来,得到观众和业界的肯定。 为展陈的“形式脊梁”赋予思想的灵动 军事主题陈列在总体形式理念上要有一个精神力量与艺术气质的“脊梁”,发挥自己特有的思想含义与艺术感染力,以及形式空间的控制力,进而“彩线穿珠”式地根据内容重点打造形式亮点,真正把一个陈列“架起来”,使得陈列气势恢宏、形质非凡。 抗美援朝战争馆共设四个单元:决策出兵、运动歼敌、边打边谈、胜利归国。如何在形式上把总体内容的重点做到统一协调,相互穿插、过渡,使内容上的衔接、补充与形式上的互补、同构,达到共生的有机联系,是形式设计首先关注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陈列内容与形式的整合比较和反复的图纸作业,最终确定抗美援朝战争馆应该主动顺应军博展厅“中心高、两侧低”的建筑格局,以场地中心纵向轴线为陈列内容重点,把中心线部分做大、做高、做亮、做强,把需要强调的序厅、二次战役、坑道战和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精神的英雄赞歌及缅怀墙展区等重点内容分列于中心轴线上,打造抗美援朝战争陈列的“形式脊梁”。从进入序厅始,一条宽4米、长24米的仿鸭绿江大桥的钢梁,悬于高6米的当空,穿越序厅并纵向延伸,序厅左右的两个廊柱也镶包了拔地而起的钢架,使钢桥的意念从地面向空中及纵深扩展开来。这样就能从主题空间上把跨江赴朝和运动战、阵地战等一气呵成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富有节奏和意韵的整体,让观众在展馆的多个空间视角上感受当年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作战的激奋时刻。 这个“脊梁”承载着主题的精粹、战争的特点、战绩的辉煌、精神的颂歌,使抗美援朝战争的主题、战绩、精神、气质,连贯渐进、起伏跌宕、富有特色,把陈列内容重点和形式亮点合一,使展陈所能调动和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得以充分施展与表现,成为支撑展陈的“形式脊梁”。 主词与辅词相承,提升序厅意蕴 表现战争题材的主题陈列,序厅设计非常重要,是展览的第一印象,是诱使观众一见钟情、夺人魂魄的第一乐章。序厅有一个好的创意,可以在突出主题深刻内涵的同时,达到形式上的震撼效果,进而创造出对一种令人心动的艺术氛围与陈列艺术美感的趋向的认同,激发观众参观的强烈欲望。 抗美援朝战争馆序厅的主词——我们选用了“正义的旗帜”作为序厅的创意理念,以宣示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序厅浮雕的中心位置为一面充满沧桑与动感的红色战旗,经历了战火和硝烟洗礼之后,猎猎飘扬、扑面而来。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金色大字,揭示抗美援朝战争的主题。旗帜两侧镌刻着8枚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代表不同含义的纪念章,雄壮的鸭绿江大桥和湍急的江水,富有生命感、雕塑感、层次感的金达莱花丛,揭示出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祖国,为了朝中友谊,为了世界和平与正义而进行的一场战争的主题。 战争题材展陈的序厅设计,如果想更好地、全面地、深刻地反映历史时代的不同层面,仅仅有一个主词往往是不够的,比较好的办法是恰当运用辅词来进一步衬托主词,以产生更宽厚的思想扩展。否则,可能会出现色彩单调、形式单一,造成“红花没有绿叶扶”,主题深度缺乏现象,产生不了意蕴深长的效果。展陈的主词往往强调了政治的标示,还需要寻找另一种深情的感怀,对“历史”与“人”的情感加以渲示。让主词与辅词二者相互辉映,形成思想的新亮点,以延展序厅的主题深度,增强历史的感染力,达到思想与情感的聚合。军博抗美援朝战争馆序厅的辅词——我们用“我们爱和平”与“依依惜别”两张巨幅历史宣传照片,把最具经典意义的“和平”与“友谊”瞬间陈列在浮雕的对面,呼应主词所反映的这场战争的目的和朝中人民的真诚友谊,在内容与情感上引起观众意犹未尽的品读,也加强了序厅空间在陈列形式设计与内容主体联系上的默契。 “整合情节”,拓展主题内容 战争题材展陈的设计,往往都十分重视对重点内容采用大型场景复原等形象化的艺术手段去表现重大战役、战斗的情节。抗美援朝战争陈列,我们因地制宜地通过“整合情节”的手段,隐去大的战场环境,强调表现战争中具有故事情节与战斗生活的某一侧面,凸出“人”在战争中“点”的情感再现,以小喻大、以静喻动,令观众从比较贴近生活的视角去感受在战争状态中的人的不同情感瞬间,感悟战争全景。 如硅胶像——“出征”。全副武装志愿军战士头戴栽绒帽;年轻、稚嫩的脸上透出无比的坚毅,身着棉服、披挂防雪斗篷;背挎棉被背包、背包后插一双布鞋、鞋后插一把小锹;脖子上扎白毛巾;手持冲锋枪;身着冲锋枪子弹夹;装备负重达36~40千克。我们把他放在二次战役的版面立柜中,加上在雪地里行军的衬景,寓示着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战士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克服千难万险,怀着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打出了“万岁军”的称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硅胶像——“小憩”。鏖战之后,志愿军战士怀中揣着50式冲锋枪,坐在弹药箱上,手里端着那个年代典型的搪瓷缸,正在喜读祖国慰问团从后方送来的家书,旁边摆放着打开的全家福和新婚妻子的照片、慰问袋和红嫩的苹果。把他放在上甘岭的环境中,可以引起观众多方位的解读和感思。既寓意亲人的关爱、人民的支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源;又表示战士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是志愿军坚定斗志和必胜信念的源泉;还表现了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在此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恰当地结合到一起。 坑道指挥所。隆隆的炮声在头顶震响,昏黄的马灯下,一幅作战地图,透露出作战室中战斗指挥的紧张细节,几个摞叠的弹药箱就是桌凳,“人在阵地在”,“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等一组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环境,宣示着志愿军必胜的勇气和信念。 在反“绞杀战”的陈列中,为了突出 “打不断、炸不烂钢铁运输线”,特地在空中和版面上制作了数根三角形的组合钢梁。在地上采取的透视玻璃的手法,美军的炸弹、子母弹、蝴蝶弹出现在观众脚下的地面复原中,显现反 “绞杀战”的艰巨性。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战役之一。“联合国军”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掷炸弹190多万发,平均每天24000发,每秒钟6发,每平方米土地76枚。山头被削掉了2米,整个阵地炸成了1米深的沙砾,战斗之激烈残酷,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我们在上甘岭战役的展区,洒满了仿制的被炸弹炸碎的石沫,从上甘岭阵地带回的嵌满弹片的树木放置其上。天空中,美军一架F—84战斗轰炸机正在向下俯冲,远处几架美军飞机结束轰炸正在转弯爬升,四周的山野上,硝烟弥漫中到处有炮弹、炸弹爆炸的火光,令人感受到上甘岭彼时彼刻的惨烈。 雕塑“英雄赞歌”的组合造型为从空中钢梁融化流淌而成的红色山岩背景,继而幻化成烈火与鲜花簇拥的史册宗卷台座造型。志愿军英雄的造型簇拥在交织的弹痕、火焰、花朵之中,钢铁融铸的不朽的红墙背景上,镶嵌着志愿军27个军序列的金星,以及展示志愿军特种兵序列的战旗式织绣图表。它寓意着全体志愿军用他们卓绝的战绩和鲜血、生命,铸成了不朽的历史画卷。中英文镌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把这一艺术群组所代表的含义,充满激情而又浅显地昭示出来。 表喻战场环境,注重物象刻画 战争馆的设计,一般都要凸显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这就需要挖掘、运用具有时代追忆的造型元素,把特定的时代信息蕴藏其间,创造出回归时空、光阴再现的心理感受。在基于总体统一的理念与形式风格的控制之下,运用细腻、丰富的物象语言和原创元素,通过细节的刻画,表喻战场环境,增加形式的艺术深化和多样性,进而显现展陈的个性,是抗美援朝战争馆陈列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为此,我们注重历史感受的再现与战场氛围的精神把握。把意味着战争的残酷、死亡印记,又表示着热血、坚毅、震撼、英雄、崇高、辉煌的感受,采用不同的手法,重新排列组合,从思想逻辑到视觉秩序上,为观众营造庄严、凝重的历史氛围。 陈列造型的设计依据当时真实的战争环境:枪林弹雨的钢铁倾泻,实木搭建的防御工事和指挥所,炸烂了的山石,熊熊燃烧的战火。经过对战场作战的物质形态视觉感受的归纳、提纯,注重艺术地模仿时代语汇与真实再现战场环境的结合,确立了以下的形象元素为代表,作为该馆的中心形象与设计构成要素,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内涵定位。 材质:仿旧钢铁、实木、山石。色彩:黄色实木、棕色、褐红、金色。尺度:钢铁——延伸、穿插、力量。山石——动态、自然、雄浑。实木——连续、宽厚、充实。质感:钢铁——冷峻、无畏。山石——坚毅、严酷。实木——厚重、深沉。火焰——崇高、永生。 正是这些元素语汇的艺术组合形成了该馆的历史时代特色和情感融汇艺术氛围,在空间结构、展区穿插、形态变化、色彩渲染、虚实结合上实现了具有现代陈列的意识与深厚文化内涵的结合,达到材质、质感、色彩、尺度1+1+1+1≠4,而是>4的气质内涵。 建构战争题材陈列语境的关键 战争题材的陈列强调思想、情感上的深化及延展,创造富有思想内涵、情感气质与历史信息合一的时空氛围,动态地表意为具有一定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民族情感的主题,打造出特定的社会历史的人文信息链。 因此,做好战争题材的主题陈列,必须强调内容与形式合一的思想引领、创意先行原则,以解读陈列的主题、内容、空间与设计理念,从中寻觅出其在精神与气韵上“场”的特质的内在联系,建构军事战争题材陈列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感、有特色的陈列语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