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常 洁 信息时代需要交流。2005年底,我很幸运参加了由故宫科技部人员组成的出国考察团。在意大利,我们考察了文化遗产部研究创新和组织司、修复实验室、中央书籍病理研究所、中央修复研究所,参观了乌菲齐画廊、博尔盖塞博物馆;在德国,我们考察了巴伐利亚国家宫殿、园林及湖泊管理局、佛宫、当代绘画陈列馆。 考察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严格规范的文物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法,更感悟到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文物承载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它传承下去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强化发展的理念,掌握先进的技术,使用合理的方法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现将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归纳如下几点: 一、注重文物的现状保护 在意大利我们看得最多的是不同风格的教堂和许多废弃了的残垣断壁。当地人特别注重遗址的现状保护,发掘出来的皇宫、教堂基本上被原始地保存下来,即使是修复也完全按照原来的风貌、尽可能使用发掘出来的材料。他们认为在真实的历史遗迹之上摆放任何现代的复制品,都将破坏遗迹的历史真实性。 意大利政府及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注重、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保存好每一处古代文化遗存,哪怕是一段残垣断壁、一个古代的引水槽、一个地下城门,已成为被认可的理念。 现代建筑为古代建筑让路是意大利城市建设的原则。在城市建设中,如果发现古代文化遗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改变新建筑的结构和环境布局,为历史文化遗存留出空间。 对文物古迹,意大利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我们看到众多古街道,路面还保留着过去铺的小方形石砖,即便是新修的道路,铺路材料依然沿用了古代规格。城市布局不准破坏文物遗迹,超过8层的现代建筑非常罕见。 威尼斯圣马克大教堂的广场上生息着成千上万只鸽子。人们喜爱鸽子,不仅因为鸽子象征着和平,还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祥和的气氛。但大量鸽子粪便对圣马克教堂的建筑造成了严重威胁。对此,意大利文物保护者有妙招:在鸽子能站住脚的古建筑物上放置密密麻麻的细针,使鸽子不敢停留在古建筑物上。在广场上鸽子有广阔自由的生息空间,但在古建筑物上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这种人与鸽子“共存”的方式,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又使得人类与动物、人类与自然能够真正“和谐相处”。 二、尊重科学、尊重文物的唯一性 修复是对文物各种价值再认识的过程,欧洲人的修复理念是“保护、维持”原则:维持不了现状,不得不修复时才修复。修复前要提出申请,在研究了文物的年代、特性、结构后认为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修复的情况下才修复。以“人为最小干预”为原则,尊重文物的“唯一性”,强调文物修复的“可逆性”,尽量避免“真正的修复”。目前没有技术能力修复,又能维持现状的文物绝不修复。 在油画修复室我们看到了正在修复的油画,修补处要求看得出与原作的区别。从美学角度要求:“远看看不出,近观可识别”的修复原则。而中国国内的原则是:破损处修复后与原作差别越小越好,浑然一体是最高修复技能的体现。我认为:此原则的产生与中外书画所用的材料性能有关。中国的书画修复后即便再天衣无缝,二次修复完全可以把原文物与修补过的部位分离,不会破坏文物的原始信息。而国外的油画修复后,二次修复时无法实现与原文物的分离,也就失去了文物的原始信息。但对画意墨色失掉后,补不补颜色?补到什么程度?需要有一个统一标准。“天衣无缝”会失去文物的原始信息。 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管理 意大利、德国的文物分为古建筑、雕塑、绘画、木器等类别,在各大区成立了专门的文物维修办公室。在文物保护过程中每项计划、措施,每道工序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文物维修办公室向有关职能部门提供文物维修的计划、建议、技术支持,负责对不同类别的文物维修方案进行审定和审核。所有文物的维修方案必须首先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批准后方可实施,并且由专门的业务部门进行技术指导。资料整理者和具体修复者是分开的,责任明确,分工细致。修复过程中还有国家各级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监督。 四、注重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 意大利和德国之所以成为文物保护技术先进的国家,一是他们对文物保护非常重视。资料整理中心和文物修复中心两个部门拥有大量的先进仪器和保护、修复文物的技术人员。二是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文物修复中心办有国际法律规定的4年制培训班,从全世界招收学员,配备一流的教学设施。学员通过理论课学习、现场实习、实验室实习和论文答辩,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几乎是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三是重视信息的交流。每年有年会,会员国达114个。图书馆对外开放,资源共享。国家文物保护中心拥有一套流动设备,任何地方需要进行监测和保护时都可随时到现场展开工作。 有进步的观念,才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兼收并蓄,不断提高。文物不可再生,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有多深,文物保护就有多到位。作为文物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成为文物保护的天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