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图册》 清(公元1644年-1911年)佚名绘 每半开纵40厘米,横32厘米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这是1961年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中的诗句。诗句所用的典故,出自明末著名的小说家吴承恩(约1500一1582年)创作的《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等有关唐僧取经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长篇神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第一回至第七回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与神魔鬼怪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与现实交织的虚幻世界。其中,对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三个人的描写最为成功。师傅唐僧是取经路上的灵魂人物,他执着、仁慈却常常好坏不分。大徒弟孙悟空本领超群,不畏强权,敢打敢斗,曾经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在保护唐僧西去取经的路上,他一路降妖伏魔,屡建奇功。二徒弟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但又有好吃贪睡,爱占小便宜,动不动就要打退堂鼓的毛病。 《西游记》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因此,在《西游记》的幻想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正可谓“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作者有意地借用神怪故事,曲折地暴露现实社会的丑恶和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下层民众要求冲破人身依附、争取个体自由发展的理想。 《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以《西游记》的故事为原型的艺术创作也深受民众的欢迎。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佚名画家创作、著名书法家陈奕禧(1648—1709年)题字的一套《西游记》图册,画面气韵生动,写意传神,一个画面反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这里描绘的是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