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麒麟石雕 元(公元1206年-1368年) 纵105厘米,横120厘米,厚13厘米 1966年北京市桦皮厂西部明代城墙墙基出土土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700余年历史是从元朝开始的。由于北京的位置向南可以控制富庶的江淮地区,向北可以连接蒙古族起家的草原大漠,元世祖忽必烈在公元1272年正式将北京命名为大都,作为元朝的首都。 兴建大都的工程开始于公元1267年,建设者来自众多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主要设计者是刘秉忠,他主持勘定了城址,决定了城市的中轴线,并按照《周礼》设计出了儒家思想中理想的都城。刘秉忠的两个弟子在工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赵秉温勘测地形,绘制图纸,郭守敬设计和修建了大都城的水利系统。汉军将领张柔、张弘略父子和蒙古人也速不花、女真人高觹等负责营建工程。来自大食的色目人也黑迭儿担任营建宫殿的工匠总管。尼泊尔的艺术家阿尼哥主持修建了大圣寿万安寺白塔。河北曲阳的石工杨琼设计制作了许多宫殿楼台的石雕。 公元1276年,大都宣告建成,实际直到公元1283年城内建筑才全部完工。有意思的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刘秉忠在城门的设置上打破了对称的格局,东、南、西三面均是三座门,只有北面是两座门,所以被称作三头八臂哪吒城,元人的诗中也写到“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著哪吒城”。 建成后的大都,总占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外城东墙长7590米、西墙长7600米、南墙长6680米、北墙长6730米。大都的街道规划得十分整齐,主要干道九纵九横,形成了棋盘式的格局。在干道之间有384条火巷,29条胡同,街道的宽窄也有统一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北京的胡同一词就是从大都时开始使用的。商业区主要有两处,一处在钟楼、鼓楼和海子一带,商业荟萃,饮食业发达,是大都最重要也最热闹的商业区。另一处在西城的羊角市,主要是各种牲畜的交易市场。 大都的居民有10万户,约50万人。无论人口,还是规模,大都皆是13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最富庶、商业贸易最发达的都市,还是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心。当时有这样的诗句:“京师天下本,万国赴如水”,城中除了汉、蒙、色目和其他民族的定居者外,经常可以见到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国的使节、商人、传教士和旅行家们。对于这座城市,外来者们通常更喜欢称之为汗八里,意思是大汗的城市。 然而700多年的沧桑,让宏伟的大都湮没在历史里,现在只有通过零星的残垣断壁和考古发掘出的遗物才能让我们略微感受到一点大汗之城的风采。 黄绿釉琉璃墙瓦滴水 元(公元1206年-1368年) 前部宽22厘米,后部宽20厘米 1962年北京市桦皮厂西部明代城墙墙基出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