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佛传造像 唐(公元618年-907年) 长15.8厘米,宽7.5厘米,厚3.9厘米 传甘肃榆林窟发现 佛经浩如烟海,佛法博大精深,有人终其一生参究义理,正所谓穷经皓首。不过,芸芸众生、万千信众一般只会念阿弥陀佛名号,他们对佛教的认识和理解大都是通过看图画、听故事获得的。古代广大的民众很少有人能识文断字,即使粗通文墨,也根本无法阅读或理解佛经深奥的义理。所以,为了能够获得最广大的信众,佛教的传播者很早就采用直观易懂的图像方式来宣传、讲解佛教教义,感化民众,佛教艺术也因此兴旺发达起来,留下了敦煌莫高窟那样的艺术宝库。 佛不像《西游记》小说讲的那样神通广大,他是人,不是神。那么,佛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成佛的?成佛后他又做些什么?他在哪里去世?……关于佛的这些故事就是佛传。这件精美牙雕应该是位颇具财力的佛教徒随身携带的供养佛具,它用了数百个人像、动物、车、塔等,一格一格组成一幅近50个画面的连环画,讲述了佛从出生到逝世(涅槃)的故事。 佛一般指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答摩,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的王子,和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同时期的人。王子在母亲回家的路上降生在蓝毗尼园的一棵树下。父亲净饭王对这位小王子期望很大,从小让他师从高明的学者和武艺的达人,学习各种学问和技艺,希望他将来继承王位,建功立业。但王子喜欢独自沉思,他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未来的王位、权力都无法解决所看到的人间种种苦难,于是放弃舒适的宫廷生活,出家去寻求解脱之道。他的求道之路充满磨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6年后,他终于在菩提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的觉悟而成佛。所谓“佛”就是觉者、智者的意思。成佛后,他首先去鹿野苑给曾和自己一起苦行的同伴讲解他悟到的法,使他们成为了第一批佛教徒。佛教把佛的这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之后,佛毕生致力于传道活动,最后在叫做拘尸那迦的地方涅槃。佛涅槃后,舍利被分散到各地造塔供养,他创立的佛教在世界许多地方被发扬光大。 佛一生的事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诞生、成道、初转法轮及涅槃,与之相关的四个地点还被誉为印度佛教的四大圣地。为了便于记忆,突出重点,一般的佛传图都以此为题材,浓缩成四相、五相或者八相图。这件牙雕“连环画”表现的佛传故事,其内容之丰富、详细堪称罕见,所以中外闻名,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