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玄奘译经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中 梁丰 参加讨论

    
    玄奘题名石佛座
    唐(公元618年-907年)
    高43.5厘米,宽51厘米
    1977年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采集
    这件石佛座看上去朴实无华,上面的佛像也早已不知去向,但佛座下部所刻“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却使它非同寻常,因为它和玄奘大师有关。
    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求法的目的是为了弘法,如果不把求取的梵文真经翻译成汉文,就无法宣扬佛教。所以,玄奘的一生应该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公元627年踏上西行求法之路到公元645年载誉回到祖国。《西游记》小说就是根据他的这段经历神话而成。玄奘的第二阶段是从回国当年,他婉拒了唐太宗让他还俗从政的邀请,不舍寸阴地投身到翻译佛经的伟大事业中去,直至公元664年生命终止。天机巧合的是,这两个阶段几乎各用去了他生命的19年时光。
    玄奘以其个人魅力使他的译经活动成为尊崇道教的唐太宗和高宗两代皇帝赞助的国家项目,这使得唐朝在中国佛教史的佛经翻译中居功至伟。 翻译大部头的佛经,必须有许多人的分工合作。比如,先要由通晓梵文的人把经文译成汉语。因佛经原本是口口相传下来的,所以精通佛典的人还需要对经文加以校正,然后再由有相当高的中文修养的人根据佛经的原意连缀成文。此外,还要有专人负责抄录、誊写、校对等等。玄奘在长安组织了专门的译场,从全国海选精通佛学、汉语造诣高的高僧参加译经工作。由于缺少兼通梵、汉的人才,玄奘以前所译佛经存在着有的直译却缺少文采,有的意译却失去教义本真的缺憾。而玄奘有着良好的国学基础,在印度留学多年,精通佛学、梵文,对中、印文化都有非常通透的了解,这些条件是其他人所无法相比的,所以他能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自创新风。玄奘的翻译非常忠实原本,行文流畅,同时他凭借对佛典的透彻理解,并不拘泥于原典。据记载,玄奘的弟子在翻译一部佛经时,对经文产生了疑问,就去请教他,玄奘看后往经文里加上了16个字。弟子奇怪一向严谨的师父为何这样,就问:这几句话梵本中没有吧?玄奘回答:我根据佛经的意思酌情添加的。弟子又说:您怎么可以把凡人的话加入圣人之言呢?玄奘回答:这段经文有错,我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生动说明了玄奘译经的特点。玄奘共翻译了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千百年来持诵者甚众的《心经》就是玄奘大师所译。他的译经态度之严谨、数量之巨大、质量之上乘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件石佛座施造于玄奘圆寂前2年,是在陕西铜川玉华寺遗址采集到的。玉华寺是玄奘生命的归宿地。公元659年,玄奘自感身体不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地译经,他征得高宗皇帝同意,离开了繁华喧闹的长安来到这里,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